搜索
首页 《知非》 名教自可乐,搢绅贵行道。

名教自可乐,搢绅贵行道。

意思:名教自己很快乐,士大夫贵族行道。

出自作者[唐]权德舆的《知非》

全文赏析

这首诗《名教自可乐,搢绅贵行道。何必学狂歌,深山对丰草。》是一首描绘生活哲理的诗,表达了作者对名教(即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坚守,以及对行道(即按照自己的原则行事)的尊崇。诗中通过对比深山隐居和世俗生活,强调了名教的可乐和搢绅(即有地位的人)的行道之贵。 首句“名教自可乐”,名教是儒家礼教,可乐则表达了其重要性。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名教的肯定,认为它具有无可比拟的乐趣。这种乐趣来自于对道德规范的坚守,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次句“搢绅贵行道”,搢绅指的是有地位的人,行道则是指按照自己的原则行事。这句诗表达了有地位的人更应该坚守道德规范,按照自己的原则行事,这是他们应有的尊崇和责任。 第三句“何必学狂歌”是对世俗生活的批判。狂歌通常指的是放纵自我的歌唱,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过度追求物质享受和世俗名利的否定。 末句“深山对丰草”则描绘了一种与世无争、宁静致远的意境。深山丰草象征着自然之美,诗人通过与这种环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回归自然、追求内心平静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名教的坚守和对行道的尊崇,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批判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这种哲理思考和人生观,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也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名教自可乐,搢绅贵行道。
何必学狂歌,深山对丰草。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权德舆(759年—818年),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

少有才气,未冠时即以文章称,杜佑、裴胄交辟之。唐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制诰,进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三次知贡举。唐宪宗时,累迁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后坐事罢相,历任东都留守东都。复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元和十三年(818年)去世,年六十。追赠左仆射,谥号“文”。

权德舆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在贞元,元和年间名重一时。

关键词解释

  • 名教

    读音:míng jiào

    繁体字:名教

    英语:the Confucian ethical code

    意思:
     1.名声与教化。
      ▶《管子•山至数》:“昔者周人有天下,诸侯宾服,名教通于

  • 行道

    读音:háng dào

    繁体字:行道

    英语:profession

    意思:I

     1.道路。
       ▶《诗•大雅•绵》:“柞棫拔矣,行道兑矣。”
       ▶俞樾《群经平议•毛诗

  • 可乐

    读音:kě lè

    繁体字:可樂

    短语:可口可乐

    英语:coke

    意思:(可乐,可乐)
    令人喜悦。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德行可象,声气可乐。”

  • 自可

    读音:zì kě

    繁体字:自可

    意思:
     1.本来可以;自然可以。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夙惠》:“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宋·叶适《寄吕巽伯换酒亭》诗:“瑯琊初址未完牢,犹倚虚名用我曹。自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