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颂四宾主》 取相凡夫承不知,顿悟圆音方了利。

取相凡夫承不知,顿悟圆音方了利。

意思:采用相共夫承认不知道,顿悟圆音正了利益。

出自作者[宋]释印肃的《颂四宾主》

全文赏析

这首诗《直下无君回避处,声色全彰第一义。取相凡夫承不知,顿悟圆音方了利。》是一首表达佛教禅宗思想的诗。它强调了直接下悟、超越表象的重要性,以及顿悟真理的必要性。 首先,“直下无君回避处”表达了禅宗的直接下悟理念。在禅宗中,修行者不应被任何形式的权威或传统束缚,而应直接面对自我,通过深入内心的体验和观察,达到对真理的直接领悟。这里,“无君回避处”意味着没有需要回避的领域或问题,没有需要遵循的规则或教条,只有直面自我、直面真实的过程。 “声色全彰第一义”则进一步强调了超越表象的重要性。声色是指世俗生活中的各种感官体验,如声音、色彩、触觉等。在禅宗看来,这些表象往往掩盖了真实的本质,使人陷入对虚妄的追求。因此,“声色全彰第一义”意味着超越这些表象,揭示第一义理,即最真实、最本质的真理。 “取相凡夫承不知”表达了凡夫俗子对表象的执着和误解。凡夫是指普通人,他们往往被外在的表象所迷惑,追求表面的快乐和满足,而无法洞察真实的本质。这里,“取相凡夫承不知”意味着普通人往往被表象所迷惑,无法领悟第一义理,因此需要禅宗的教导和启示。 最后,“顿悟圆音方了利”表达了顿悟真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顿悟是指瞬间领悟真理的过程,它不需要通过繁琐的推理或思考,而是直接从内心体验中产生。圆音是指完整的教诲或真理,通过顿悟,修行者才能真正理解并掌握这些教诲,从而达到解脱和自由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禅宗思想的核心:直接下悟、超越表象、顿悟真理。它鼓励人们摆脱外在的束缚和限制,深入内心,通过体验和观察达到对真实本质的领悟和理解。这种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也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提醒人们关注内在的自我和真实的本质,超越表面的追求和束缚。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直下无君回避处,声色全彰第一义。
取相凡夫承不知,顿悟圆音方了利。

关键词解释

  • 圆音

    读音:yuán yīn

    繁体字:圓音

    意思:(圆音,圆音)
    佛教语。谓佛说法之音。圆,指佛法的完满周密。
      ▶《华严经•离世间品一》:“圆音陀罗尼,解了不思议。”
      ▶章炳麟《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序》:“

  • 凡夫

    读音:fán fū

    繁体字:凡夫

    英语:ordinary person

    意思:
     1.平庸之人。
      ▶三国·魏·曹冏《六代论》:“委天下之重于凡夫之手,託废立之命于姦臣之口。”

  • 顿悟

    读音:dùn wù

    繁体字:頓悟

    英语:sudden comprehension of the truth

    意思:(顿悟,顿悟)

     1.佛教语。谓不假时间和阶次,直接悟入真理。

  • 了利

    读音:le lì

    繁体字:了利

    意思:瞭解,明白。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一回:“这个我也不甚了利,你问继翁去。”

    解释:1.了解,明白。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