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阴山道》 草尽泉枯马病羸,飞龙但印骨与皮。

草尽泉枯马病羸,飞龙但印骨与皮。

意思:草都枯萎病病马泉,飞龙只是印骨和皮肤。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阴山道》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阴山道的景象和马匹的悲惨遭遇。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草原肥沃的水泉和马匹的病弱,以及马匹交易的不公和女工的辛勤。 首先,诗人描绘了阴山道的美丽景色,肥沃的水泉和草原,给人一种宁静而富饶的印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草原的草尽泉枯,马匹也变得病弱羸瘦。诗人通过“草尽泉枯马病羸”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草原的荒凉和马匹的悲惨处境。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马匹交易的不公和不义,“五十匹缣易一匹,缣去马来无了日”。这里表达了马匹的价值被低估,而交易中的不公使得马匹的命运更加悲惨。 然后,诗人转向了女工的辛勤工作,“藕丝蛛网三丈余,回鹘诉称无用处”。女工们为了生计,只能疏织短截充匹数,这反映了她们的勤劳和无奈。 最后,诗人引用了咸安公主号可敦的话,表明了朝廷对这种不公交易的关注和干预。朝廷颁布新敕,拿出金帛酬马直,并命令江淮马价缣从此不令疏短织,这表明了朝廷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解决措施。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阴山道的美丽与悲惨、马匹交易的不公和不义以及女工的辛勤与无奈。诗人通过这首诗呼吁人们关注民生问题,关注弱势群体的命运,体现了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阴山道,阴山道,纥逻敦肥水泉好。
每至戎人送马时,道旁千里无纤草。
草尽泉枯马病羸,飞龙但印骨与皮。
五十匹缣易一匹,缣去马来无了日。
养无所用去非宜,每岁死伤十六七。
缣丝不足女工苦,疏织短截充匹数。
藕丝蛛网三丈余,回鹘诉称无用处。
咸安公主号可敦,远为可汗频奏论。
元和二年下新敕,内出金帛酬马直。
仍诏江淮马价缣,从此不令疏短织。
合罗将军呼万岁,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飞龙

    引用解释

    1.飞的龙。《庄子·逍遥游》:“ 藐姑射 之山,有神人居焉……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楚辞·九歌·湘君》:“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 洞庭 。”《史记·赵世家》:“四年,王梦衣偏裻之衣乘飞龙上天。”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端午龙舟》:“画船簫鼓,飞龙鷁首。”

    2.比喻帝王。 唐 韩琮 《公子行》:“别殿承恩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