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初夏》 碧鳞惊棹侧,玄燕舞檐前。

碧鳞惊棹侧,玄燕舞檐前。

意思:碧鳞惊桌旁,黑燕舞檐前。

出自作者[唐]李世民的《初夏》

全文创作背景

李世民的《初夏》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初唐的气候和政治环境有关。初夏时节,气温逐渐升高,天气变得炎热,这使得李世民感受到了季节的变化,引发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同时,作为一位明君,李世民对国家的治理和人民的福祉有着深厚的关切,这种情感也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因此,《初夏》这首诗既表现了李世民对自然景色的敏锐感受,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一朝春夏改,隔夜鸟花迁。
阴阳深浅叶,晓夕重轻烟。
哢莺犹响殿,横丝正网天。
珮高兰影接,绶细草纹连。
碧鳞惊棹侧,玄燕舞檐前。
何必汾阳处,始复有山泉。
作者介绍 李世民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关键词解释

  • 燕舞

    读音:yàn wǔ

    繁体字:燕舞

    意思:
     1.燕子飞舞。
      ▶唐·姚合《苦雨》诗:“早秋仍燕舞,深夜更鼍鸣。”
      ▶唐·李群玉《洞庭入澧江寄巴丘故人》诗:“江行好风日,燕舞轻波时。”
     

  • 碧鳞

    读音:bì lín

    繁体字:碧鱗

    意思:(碧鳞,碧鳞)

     1.绿色的鱼鳞。
      ▶南朝·梁·沈约《需雅》诗之四:“碧鳞朱尾献嘉鲜,红毛绿翼坠轻翾。”
     
     2.指绿色的波纹。
      ▶宋

  • 惊棹

    读音:jīng zhào

    繁体字:驚棹

    意思:(惊棹,惊棹)
    指风浪中的船。
      ▶唐·柳宗元《惩咎赋》:“御长辕之无桡兮,行九折之峨峨;却惊棹以横江兮,泝凌天之腾波。”

    解释:1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