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之失道谁使然,长使哀魂啼夜雨。
意思:御的迷路是谁使他们如此,长使哀魂啼雨。
出自作者[宋]苏洵的《昆阳城》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沉郁悲壮的笔触,描绘了昆阳城外战后的惨景,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无辜生命的哀悼。
首联“昆阳城外土非土,战骨多年化墙堵”,直接描绘出战后的惨状。原本肥沃的土壤在战争的摧残下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土地,多年战骨化为城墙的砖块堵在路上。这一联以极其震撼人心的画面开始,为读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颔联“当时寻邑驱市人,未必三军皆反虏”,在描绘惨状的基础上,诗人对当时的情况进行了反思。诗人认为,当时昆阳城内的百姓被驱赶至城外,未必都是反叛的士兵。这一联透露出诗人对无辜生命的哀悼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颈联“江河填满道流血,始信武成真不误”,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战争的痛心和无奈。江河填满了血,证明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诗人相信历史上的《武成》篇并非虚言。这一联通过描述战争的惨烈,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尾联“杀入应更多长平,薄赋宽征已无补”,诗人对战争的反思进一步深化,指出即使减轻赋税和征兵也无法弥补战争带来的损失。这一联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无尽痛苦和哀悼。
整首诗以沉郁悲壮的笔触,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表达了对无辜生命的哀悼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诗人的语言质朴而深刻,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战争的无情和无奈。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生命的尊重,使这首诗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