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徐终秘校罢泾尉而归》 心曾不计茶有无,隼在高风自腾翥。

心曾不计茶有无,隼在高风自腾翥。

意思:心不曾考虑茶有没有,隼在高风从腾蠢。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送徐终秘校罢泾尉而归》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离别和怀旧。诗中描述了作者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朋友离去的伤感。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感慨。 首先,诗中提到了去年朋友得到了补员,而今来茶熟的朋友已经离去。这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朋友离去所带来的失落和伤感。接着,作者描述了自己曾经不计茶有无的心态,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信任和尊重。 接下来,作者描述了自己送别朋友的情景,但又不忍再次来到离别的地方。这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无奈和不舍,同时也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和思念。最后,作者用群公怜祢衡和相逐纵横唯柳絮的典故,表达了对朋友离去后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同时也表达了对朋友未来的祝福和期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描述过去和现在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厚感情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同时,诗中也运用了典故和比喻,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感人至深的佳作,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去年茶熟君得补,今来茶熟君已去。
心曾不计茶有无,隼在高风自腾翥。
昨日我送吴侯归,未忍重临离别处。
不若群公怜祢衡,相逐纵横唯柳絮。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高风

    读音:gāo fēng

    繁体字:高風

    英语:gale

    意思:(高风,高风)

     1.强劲的风。
      ▶汉·刘向《九叹•远游》:“溯高风以低佪兮,览周流于朔方。”
      ▶唐·

  • 不计

    读音:bù jì

    繁体字:不計

    英语:except

    意思:
    1.不计较;不考虑。
    ▶《史记•张仪列传》:“大王贤其说而不计其实。夫从人朋党比周,莫不以从为可。”
    ▶《佛说阿阇世王经

  • 有无

    读音:yǒu wú

    繁体字:有無

    意思:(有无,有无)
    亦作“有亡”。
     
     1.有或无。
      ▶《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臣楚国之鄙人也,幸得宿卫,十有余年,时从出游,游于后园,览于有无,然犹未

  • 腾翥

    读音:téng zhù

    繁体字:騰翥

    意思:(腾翥,腾翥)

     1.喻升官进爵。
      ▶《后汉书•五行志一》:“一将军死,五将军出,家有数侯,子弟列布州郡,宾客杂袭腾翥。”
      ▶明·谢谠《四喜记•大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