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公无渡河·黄河西来决昆仑》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意思:黄河之水决开昆仑山的阻挡,咆哮着奔流万里抵达龙门。

出自作者[唐]李白的《公无渡河·黄河西来决昆仑》

全文赏析

这首诗《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是一首对黄河的赞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类改造自然伟力的赞扬。 首段描绘了黄河的威势和力量,它从昆仑山脚下决出,咆哮万里,冲击龙门,其波涛滔滔,连古代的圣君尧都为之赞叹。这种气势是大禹也无法控制的,它引发了人们对洪水的恐惧,也预示了九州人民在洪水后的艰难生活。 接下来的段落,诗人转向了对黄河的赞美,描述了大禹如何治理黄河,以及黄河在治理后对农业的贡献。然而,诗人也揭示了黄河带来的风沙等灾害,这表明黄河的力量虽然伟大,但也带来了破坏。 诗的最后一段,诗人描绘了一位老者面对黄河的痴狂行为。这位老者试图涉水过河,但旁人警告他不可尝试,因为河水深不可测,有长鲸在河中出没。这位老者的行为显得痴狂,但这也反映了人类面对自然力量的无力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黄河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对人类改造自然伟力的赞扬,同时也揭示了自然的破坏力和人类的无力。诗人通过这种描绘,引发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提醒人们要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波滔天,尧咨嗟。
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
其害乃去,茫然风沙。
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
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
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箜篌所悲竟不还。
作者介绍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关键词解释

  • 昆仑

    读音:kūn lún

    繁体字:昆侖

    英语:bl 60

    意思:(参见崑崙,昆仑)

    解释:1.亦作\"昆侖\"。 2.古代亦写作\"昆仑\"。昆仑山。在新疆西藏之间,西

  • 黄河

    读音:huáng hé

    繁体字:黃河

    短语:尼罗河 莱茵河 苏伊士 辽河 多瑙河 大运河 苏伊士运河

    英语:Yellow River

    意思:(黄河,黄河)

  • 龙门

    读音:lóng mén

    繁体字:龍門

    英语:Longmen

    意思:(龙门,龙门)

     1.即禹门口。在山西省·河津县西北和陕西省·韩城市东北。
      ▶黄河至此,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