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过高塶城》 黯澹寒云结,萧疏野草齐。

黯澹寒云结,萧疏野草齐。

意思:黯澹寒云结,萧疏野草齐。

出自作者[宋]文同的《过高塶城》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描绘荒凉景象,通过对颓壁、乱蹊、寒云、野草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兴亡不定的感慨。 首联“颓壁乍高低,中间已乱蹊”描绘了墙壁的颓败和路的杂乱,暗示了这里已经荒废许久。颔联“长原想鹅鹳,大冢记鲸鲵”则进一步描绘了荒原上的景象,想象中的鹅鹳在长原上活动,大冢上则记载着鲸鲵的传说,进一步表达了荒凉的氛围。颈联“黯澹寒云结,萧疏野草齐”则描绘了云层阴暗、野草稀疏的景象,进一步强化了荒凉的氛围。尾联“兴亡尽遗迹,立马看扶犁”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兴亡的感慨,他站在这里,看着过去的遗迹,想着现在的农夫正在扶犁耕作,感叹着世事的无常和兴亡的变迁。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通过描绘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兴亡不定的感慨。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感慨,让人深思。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颓壁乍高低,中间已乱蹊。
长原想鹅鹳,大冢记鲸鲵。
黯澹寒云结,萧疏野草齐。
兴亡尽遗迹,立马看扶犁。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关键词解释

  • 寒云

    读音:hán yún

    繁体字:寒雲

    意思:(寒云,寒云)
    寒天的云。
      ▶晋·陶潜《岁暮和张常侍》诗:“向夕长风起,寒云没西山。”
      ▶唐·郎士元《盩厔县郑礒宅送钱大》诗:“荒城背流水,远雁入寒云。”

  • 萧疏

    读音:xiāo shū

    繁体字:蕭疏

    英语:desolate

    意思:(萧疏,萧疏)

     1.唐·唐彦谦《秋霁夜吟寄友人》:“槐柳萧疏溽暑收,金商频伏火西流。”
      ▶元·张可久《折

  • 野草

    读音:yě cǎo

    繁体字:野草

    短语:丛杂

    英语:weed

    近义词: 荒草、杂草、草茅、奥草

    详细释义:野生的杂草。汉书?

  • 黯澹

    读音:àn dàn

    繁体字:黯澹

    意思:见“黯淡”。

    造句:暂无

  • 疏野

    读音:shū yě

    繁体字:疏野

    意思:
     1.犹旷野。
      ▶唐·李翱《戏赠诗》:“县君好砖渠,绕水恣行游。鄙性乐疏野,凿地便成沟。”
      ▶唐·张贲《奉和袭美题褚家林亭》:“疏野林亭震泽西,朗吟闲步喜相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