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经王先生故居》 弄玉已归萧史去,碧楼红树倚斜阳。

弄玉已归萧史去,碧楼红树倚斜阳。

意思:弄玉已经把箫史去,碧楼红树倚斜阳。

出自作者[唐]赵嘏的《经王先生故居》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沉且充满思念的场景。首句“晚波东去海茫茫”展现了一片广阔无垠的海洋,波涛汹涌,向东滚滚而去。这个画面充满了无尽的力量和动感,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无法抵挡的悲伤与忧郁。 第二句“谁识蓬山不死乡”引人深思,蓬山不死乡是一个传说中的神秘地方,但诗人却用“谁识”来反问,表达了人对于长生不老,永恒存在的向往,同时也展现出对于这种向往无法实现的无奈与悲哀。 第三句“弄玉已归萧史去”引用了弄玉和萧史的爱情故事,暗含了对逝去爱情的怀念和思念。同时,“已归”二字也传达出一种事物消逝,无法挽回的哀伤感。 最后一句“碧楼红树倚斜阳”描绘了碧色的楼台和红色的树木在夕阳下的景色。这一景象既美丽又落寞,充满了浓厚的感伤色彩,与前面的诗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诗的主题。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爱情消逝的深深感慨,展现出一种深沉而忧郁的美。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晚波东去海茫茫,谁识蓬山不死乡。
弄玉已归萧史去,碧楼红树倚斜阳。
作者介绍
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关键词解释

  • 碧楼

    读音:bì lóu

    繁体字:碧樓

    意思:(碧楼,碧楼)
    犹玉楼,翠楼。亦为楼阁的美称。
      ▶《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春歌五》:“碧楼冥初月,罗绮垂新风。”
      ▶南朝·宋·鲍照《中兴歌》之三:“碧楼

  • 弄玉

    读音:nòng yù

    繁体字:弄玉

    意思:人名,相传为春秋·秦穆公女,嫁善吹箫之萧史,日就萧史学箫作凤鸣,穆公为作凤台以居之。后夫妻乘凤飞天仙去。事见汉·刘向《列仙传》。
      ▶北周·庾信《荡子赋》:“罗敷总髮,弄玉初笄。”<

  • 红树

    读音:hóng shù

    繁体字:紅樹

    短语:桃树 漆树 冬青 吐根 柠檬 苏木 圣诞树 栗树 七叶树 梨树 月桂树 木棉树 椰子树 芭蕉 白桦 枇杷 白杨树 女贞 柚木 杏树 卫矛 银杏树 木菠萝 紫

  • 萧史

    读音:xiāo shǐ

    繁体字:蕭史

    意思:(萧史,萧史)

     1.传说中人物名。相传为春秋·秦穆公时人,善吹萧,能致孔雀白鹤于庭。
      ▶穆公以女弄玉妻之。
      ▶萧史日教弄玉吹萧作凤鸣,后凤凰来集其

  • 斜阳

    读音:xié yáng

    繁体字:斜陽

    短语:残阳

    英语:setting sun

    意思:(斜阳,斜阳)
    傍晚西斜的太阳。
      ▶唐·赵嘏《东望》诗:“斜阳映阁山当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