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首尾吟》
羹因不知方知淡,乐为无声始识希。
羹因不知方知淡,乐为无声始识希。
意思:
因为不了解才知道淡汤,音乐是没有声音开始认识很少。
出自作者[宋]邵雍的《首尾吟》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富含哲理的诗,表达了作者对诗歌、语言、事物本质和人生的理解。 首句“尧夫非是爱吟诗”,直接点明主题,作者并非热爱诗歌本身,而是借助诗歌这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这一句也反映了作者对语言的看法,即语言只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而非目的。 “诗到忘言是尽时”则进一步阐述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理解,认为诗歌的最高境界是忘却语言,达到无言的境界。这种理解体现了作者对事物本质的洞察,表明诗歌并非只是语言的堆砌,而是要表达出超越语言的深层含义。 “虽则借言通要妙,又须从物见几微”这两句则体现了作者对于语言和事物关系的理解,虽然语言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事物的精髓,但要真正洞察事物的细微之处,还需要直接从事物本身去观察。 “羹因不知方知淡,乐为无声始识希”这两句用形象的比喻,进一步阐述了作者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就像羹汤的味道,只有不知道的人才会觉得淡,音乐的美妙在于无声之处。这体现了作者对于事物内在美的认识。 最后的“多少风花待除改,尧夫非是爱吟诗”与首句相呼应,再次强调作者并非热爱诗歌,而是借助诗歌去表达他对世界的理解和洞察。 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思考,表达了作者对诗歌、语言、事物和人生的独特理解。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深厚的哲学素养和敏锐的观察力,以及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相关句子
不知无声泪,中感一颜厚。
-- 出自《夏日华山别韩博士愈》作者:[唐]鲍溶
洞里仙人醉不知,岩前留下无声凤。
-- 出自《凤洞》作者:[宋]郑国辅
不识不知,无声无臭,名曰希微。
-- 出自《沁园春 赠括苍张希微号几庵》作者:[元]李道纯
澹于寒雾乱于丝,无点无声落不知。
-- 出自《立春日细雨》作者:[宋]王禹偁
阳和无声入骨髓,不知夜雪没屋霜横空。
-- 出自《夜烧松明火次韵黄养正》作者:[宋]于石
击锺鼓,了无声,了本无声真好听。
-- 出自《十二时歌》作者:[宋]释印肃
万籁寂无声。
-- 出自《南乡子 冬夜》作者:[宋]黄升
书无声。
-- 出自《梅花引 中州乐府》作者:[元]王特起
天运渺无声。
-- 出自《水调歌头·尚记春归日》作者:[宋]魏了翁
高唱无声曲。
-- 出自《步步高》作者:[宋]无名氏
陇水冻无声。
-- 出自《同庾信答林法师诗》作者:[隋]江总
院静无声。
-- 出自《松梢月·院静无声》作者:[宋]曹勋
恨无声。
-- 出自《酒泉子·清夜将分》作者:[宋]管鉴
银汉悄无声。
-- 出自《梦游仙/戚氏》作者:[宋]张鎡
却不知春,不知夏,不知秋。
-- 出自《行香子·玉殿琼楼》作者:[元]明本
不知阴阳,不知天地。
-- 出自《不知吟》作者:[宋]邵雍
不知人情,不知物理。
-- 出自《不知吟》作者:[宋]邵雍
飞鸟不知穴,山鹿不知流。
-- 出自《次韵子瞻题薛周逸老亭》作者:[宋]苏辙
不会无不会,不知无不知。
-- 出自《偈十首》作者:[宋]释正觉
修竹不知夏,青松不知秋。
-- 出自《中岩文老和予游字韵见寄用韵为报》作者:[宋]晁公溯
方知得。
-- 出自《渔家傲·昨夜寿星朝北极》作者:[宋]华岳
我醉方知。
-- 出自《减字木兰花·送春待晓》作者:[宋]刘辰翁
方知此理玄。
-- 出自《菩萨蛮 以上李真人述还丹诀十首案宋元间道》作者:[元]李真人
方知百城贵。
-- 出自《送缙云苗太守》作者:[唐]王维
方知黄鹤举。
-- 出自《古风其十五》作者:[唐]李白
方知一玉真。
-- 出自《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二》作者:[唐]李白
失路方知险。
-- 出自《八关斋诗》作者:[南北朝]沈约
方知巧笑难。
-- 出自《登高望春诗》作者:[南北朝]沈约
为无求。
-- 出自《江城子 次韵》作者:[元]许有壬
不为无他,唯求不欺。
-- 出自《盆池吟》作者:[宋]邵雍
诗句原文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到忘言是尽时。
虽则借言通要妙,又须从物见几微。
羹因不知方知淡,乐为无声始识希。
多少风花待除改,尧夫非是爱吟诗。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关键词解释
无声
读音:
wú shēng
繁体字:
無聲
短语:
寞 门可罗雀 空荡荡 落寞 萧条 背静 冷冷清清 冷静 冷落
英语:
noiselessly
意思:
(无声,无声)
无声详解
不知
读音:
拼音:
bù zhī
五笔:gitd
不知的解释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词语分解
不的解释 不 ù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
不知详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