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崴晚出城》 只嫌长落莫,不道许幽奇。

只嫌长落莫,不道许幽奇。

意思:只嫌长冷落,不道许幽奇。

出自作者[宋]杨万里的《崴晚出城》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奔波忙碌,饱经风霜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赞美。 首联“温饱能消底?奔忙自作痴。”以反问的语气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疑惑和无奈,温饱能否消解生活的艰辛,奔波忙碌是否是自己痴愚的表现。 颔联“平生脚已茧,今日鬓将丝。”则进一步描绘了作者饱经风霜,历经坎坷的生活历程,脚上的茧和鬓间的白发,都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颈联“山刻霜余骨,梅临水底枝。”则转向了对自然的描绘,山岭上霜雪刻蚀的骨骼,临水而生的梅花枝条,这些自然景象都显得幽奇而美丽。 尾联“只嫌长落莫,不道许幽奇。”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虽然生活常常落寞无趣,但也不要忽视其中的幽奇和美好。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真挚的人生感慨,展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温饱能消底?
奔忙自作痴。
平生脚已茧,今日鬓将丝。
山刻霜余骨,梅临水底枝。
只嫌长落莫,不道许幽奇。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关键词解释

  • 莫不

    读音:mò bù

    繁体字:莫不

    英语:perhaps

    意思:
     1.无不;没有一个不。
      ▶《诗•周颂•时迈》:“薄言震之,莫不震叠。”
      ▶《左传•成公十六年》:“民生敦厖,

  • 幽奇

    引用解释

    1.指玄妙的哲理。 南朝 宋 宗炳 《答何衡阳书》:“夫神光灵变,及无量之寿,皆由诚信幽奇,故将生于佛土,亲映光明,其寿无量耳。”

    2.幽雅奇妙。 宋 梅尧臣 《寄滁州欧阳永叔》诗:“烂漫写风土,下上穷幽奇。” 清 姚莹 《游榄山记》:“是乡在 香山 治东北七十里,居稠而民富,无幽奇壮胜之观,而人士彬彬有文采。” 朱自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