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鼓子》 不惜作高架,为君相引接。

不惜作高架,为君相引接。

意思:不惜抬高架,为您互相接待。

出自作者[宋]文同的《鼓子》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篇,描绘了柔条和秀萼的美丽和坚韧。 首句“柔条长百尺,秀萼包千叶”,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柔条的长度和秀萼的饱满形态。柔条象征着一种坚韧和耐力,它长到百尺之遥,却依然坚韧有力。而秀萼则包裹着千叶,象征着生命的繁茂和活力。这两句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柔条秀萼的美丽和生命力。 “不惜作高架,为君相引接”这两句诗则表达了柔条秀萼的奉献精神。它们不惜被高高的架起,以便为人们提供方便的接触和交流。这里的“架”字,不仅象征着柔条秀萼的奉献,也暗示着人们之间的支持和连接。这两句诗进一步强调了柔条秀萼的美丽和无私精神。 整首诗以柔条和秀萼为象征,表达了生命的坚韧、美丽和无私精神。诗人通过描绘柔条秀萼的美丽和坚韧,唤起了人们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无私奉献的敬意。同时,这首诗也提醒我们,在人与人之间,我们应该相互支持、连接和引接,以便共同成长和进步。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赞美生命力和无私精神的优美诗篇。它以柔条和秀萼为象征,通过描绘它们的美丽和坚韧,唤起了我们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无私奉献的敬意。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支持、连接和引接。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柔条长百尺,秀萼包千叶。
不惜作高架,为君相引接。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关键词解释

  • 君相

    读音:jūn xiāng

    繁体字:君相

    意思:
     1.国君的上傧。
      ▶《周礼•秋官•司仪》:“每门止一相。及庙,唯君相入。”
      ▶郑玄注:“惟君相入,客臣也;相不入矣。”
     
     2.国君与

  • 不惜

    读音:bù xī

    繁体字:不惜

    英语:not stint

    意思:不顾惜;不吝惜。
      ▶《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朝廷无至

  • 引接

    读音:yǐn jiē

    繁体字:引接

    意思:
     1.延见接待。
      ▶《后汉书•隗嚣传》:“嚣素谦恭爱士,倾身引接,为布衣交。”
      ▶唐·张鷟《游仙窟》:“十娘答曰:‘……儿意相当,事须引接。此间疏陋,未免风尘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