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江行望秣陵作》 只波间皓月,流光欲下,旧曾照,金陵县。

只波间皓月,流光欲下,旧曾照,金陵县。

意思:只要我们之间皓月,流光想下,过去曾照,金陵县。

出自作者[清]陈维崧的《江行望秣陵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词上片写景,描绘了一幅秋江月夜图。轻舟在秋江上剪开一道水痕,西风让江面生出了鳞甲般的波纹。瓦官阁、方山亭外,惊涛骇浪如雪片般飞溅。曾经的铁锁千寻,也轻易地被烧断。只有波间的皓月,流光欲下,曾经照耀着金陵县。这些景物描写,生动逼真,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下片抒情,表达了词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回帆挝鼓,玉笛哀怨,让人回想起永嘉南渡的往事,当时流离失所的人不计其数。如此江山,却有几人怜惜,只剩下斜阳断岸。江南烟水蒙蒙,新雁飞尽楚天。这些情感抒发,深沉感人,给人以无尽的思考。 整首词意境深远,借景抒情,通过对秋江月夜和历史兴亡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思考和感慨。词人运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创造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灵震撼。同时,词人也表达了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关注,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和人性的脆弱。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轻舟夜剪秋江,西风鳞甲生江面。
瓦官阁下,方山亭外,惊涛雪片。
一带蒋州,千寻铁锁,等闲烧断。
只波间皓月,流光欲下,旧曾照,金陵县。
何处回帆挝鼓,更玉笛、数声哀怨。
回思往事,永嘉南渡,流人何限。
如此江山,几人怜惜,斜阳断岸。
正江南烟水濛濛,飞尽楚天新雁。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

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

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

关键词解释

  • 皓月

    引用解释

    犹明月。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情紆軫其何託,愬皓月而长歌。” 唐 李白 《友人会宿》诗:“良宵宜清谈,皓月未能寝。” 宋 柳永 《倾杯乐》词:“皓月初圆,暮云飘散,分明夜色如晴昼。”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三折:“恰微雨初阴,早皓月穿窗,使行云易飞。” 巴金 《灭亡》第二十章:“一轮明镜似的皓月慢慢地向上面移动。”

  • 金陵

    读音:jīn líng

    繁体字:金陵

    英语:Nanjing

    意思:
     1.古邑名。今南京市的别称。
      ▶战国·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灭越后在今南京市·清凉山(石城山)设金陵邑。

  • 流光

    读音:liú guāng

    繁体字:流光

    英语:streamer

    意思:
     1.谓福泽流传至后世。
      ▶《谷梁传•僖公十五年》:“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宋·罗大经《鹤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