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信笔再和二首》 青山只隔二三里,恰似高人呼不来。

青山只隔二三里,恰似高人呼不来。

意思:青山只隔着几里,就好像高人叫不来。

出自作者[宋]辛弃疾的《信笔再和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春酒频开赤印灰,一尊忘我更忘骸。
青山只隔二三里,恰似高人呼不来。》,它是一首描绘春天饮酒、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诗。 首句“春酒频开赤印灰”,诗人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开春之际频繁的酿酒活动。赤印灰,指的是烧焦的酒坛灰烬。这一描述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酒的热爱。 “一尊忘我更忘骸”一句,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饮酒的痴迷和忘我状态。尊,即酒杯;一尊忘我更忘骸,表达了诗人对酒的痴迷已经到了忘我的境界。 “青山只隔二三里,恰似高人呼不来。”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青山只隔二三里,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青山绿水,环境优美。恰似高人呼不来,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希望远离尘世喧嚣,过上清静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饮酒、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淡泊。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具有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田园诗,通过对春天饮酒、优美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淡泊,具有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春酒频开赤印灰,一尊忘我更忘骸。
青山只隔二三里,恰似高人呼不来。
作者介绍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青山

    读音:qīng shān

    繁体字:青山

    意思:
     1.青葱的山岭。
      ▶《管子•地员》:“青山十六施,百一十二尺而至于泉。”
      ▶唐徐凝《别白公》诗:“青山旧路在,白首醉还乡。”
      ▶《四游记•玉

  • 恰似

    读音:qià sì

    繁体字:恰似

    英语:just like; exactly like

    意思:犹恰如。
      ▶唐·李白《襄阳歌》:“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酽醅。”
      ▶南唐·李煜《虞

  • 高人

    读音:gāo rén

    繁体字:高人

    英语:man of noble character

    意思:
     1.超人,不同凡俗。
      ▶《商君书•更法》:“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

  • 二三

    读音:èr sān

    繁体字:二三

    意思:
     1.谓不专一;反覆无定。
      ▶《书•咸有一德》:“德唯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
      ▶孔传:“二三,言不一。”
      ▶《晋书•慕容垂载记》:“虽曰

  • 不来

    读音:bù lái

    繁体字:不來

    意思:(不来,不来)

     1.不归。
      ▶《诗•小雅•采薇》:“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朱熹集传:“来,归也。”
     
     2.逸诗《貍首》的别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