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金山寺空上人院》 自惭昏醉客,来坐亦通宵。

自惭昏醉客,来坐亦通宵。

意思:自惭愧昏醉客,来坐也通宵。

出自作者[唐]张乔的《金山寺空上人院》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禅意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自己身在金山顶的感受,表达了对禅的深深理解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首句“已老金山顶,无心上石桥”,诗人以自己的年龄——已在金山之顶,来象征自己年岁已老,不再追求世俗的繁华。石桥是常见的通往彼岸的象征,诗人以无心上的石桥表示自己已经看淡世间的繁华与纷争,达到了内心的平静。 “讲移三楚遍,梵译五天遥”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对禅的深入理解。讲经遍及三楚大地,翻译梵文远离五天竺国,象征着诗人对禅的理解已经超越了地域和语言的限制,达到了深远的境界。 “板阁禅秋月,铜瓶汲夜潮”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禅修的生活状态。秋月高悬,铜瓶汲水,象征着诗人的生活简单而清净,与世无争。 “自惭昏醉客,来坐亦通宵”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自嘲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诗人自称“昏醉客”,表示自己已经对世俗的纷争和名利产生了厌倦,即使只是坐下来静坐一晚,也愿意通宵达旦。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禅意和哲理,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和对禅的理解。诗人通过对自己的自嘲和对禅的理解,传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和淡然,令人深思。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已老金山顶,无心上石桥。
讲移三楚遍,梵译五天遥。
板阁禅秋月,铜瓶汲夜潮。
自惭昏醉客,来坐亦通宵。
作者介绍
张乔(生卒年不详),池州(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人,懿宗咸通中年进士,当时与许棠、郑谷、张宾等东南才子称“咸通十哲”黄巢起义时,隐居九华山以终。

张乔隐居九华山,池州人也。有高致,十年不窥园以苦学。诗句清雅,迥少其伦。当时东南多才子,如许棠、喻坦之、剧燕、吴罕、任涛、周繇、张蠙、郑谷、李栖远与乔,亦称“十哲”,俱以韵律驰声。大顺中,京兆府解试,李参军频时主文,试《月中桂》诗,乔云:“根非生下土,叶不坠秋风。”遂擅场。其年频以许棠久困场屋,以为首荐。乔与喻坦之复受许下薛尚书之,欲表于朝,以他不果。竟岨峿名途,徒得一进耳。有诗集二卷,传世。

关键词解释

  • 自惭

    读音:zì cán

    繁体字:自慚

    意思:(自惭,自惭)
    自己感到惭愧。
      ▶唐·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唐·白居易《初罢中书舍人》诗:“自惭拙宦叨清贯,还有痴心怕

  • 通宵

    读音:tōng xiāo

    繁体字:通宵

    英语:overnight

    意思:整夜。
      ▶唐·丁仙芝《京中守岁》诗:“守岁多然烛,通宵莫掩扉。”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佟觭角》:“家人环

  • 昏醉

    读音:hūn zuì

    繁体字:昏醉

    意思:酒醉以后神志不清。
      ▶《三国志•吴志•贺邵传》:“鸿胪葛奚,先帝旧臣,偶有逆迕,昏醉之言耳。”
      ▶《晋书•刘曜载记》:“曜昏醉奔退,马陷石渠,坠于冰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