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读韩文》 施焉如飞龙,潜焉如蟠螭。

施焉如飞龙,潜焉如蟠螭。

意思:实施了如飞龙,潜了如蟠螭。

出自作者[宋]石介的《读韩文》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古代道德和文化的赞美诗,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敬仰和对当前文化衰落的忧虑。 首先,诗中提到了五帝、二典、三王、二雅等古代文化典籍,表达了对古代道德和文化的崇敬之情。同时,诗中也提到了当前文化衰落的现状,如群言隳离、六义陵迟、千余年来无人扶持等,表达了对当前文化现状的忧虑。 接着,诗中赞扬了韩先生(韩愈)的才华和贡献。韩先生在文化传承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他披榛启路,与古相追驰,沿波穷源,与道相汪涯。他不仅对三坟等古代典籍有深入的研究,还对春秋、曲礼等文化典籍有着深刻的理解和阐述。 最后,诗中表达了对韩先生的感激之情和对未来文化的期望。韩先生载于笔,巨细咸羁縻,无论是春秋一王法还是曲礼三千仪,他都一一记录下来,使得古代文化的精髓得以流传至今。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未来文化的期望,希望未来的文化能够继承和发展古代文化,繁荣昌盛。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对古代文化和韩愈的赞美诗,表达了对古代道德和文化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当前文化衰落的忧虑和对未来文化的期望。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一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眇焉五帝上,尝观二典辞。
焕乎三王间,尝观二雅诗。
道德既淳厚,声光何葳蕤。
烈烈日精散,闳闳雷声施。
施焉如飞龙,潜焉如蟠螭。
祖述兼宪章,后世唯吾师。
永言二典往,群言或隳离,亦既二雅末,六义多陵迟。
寥寥千馀年,颠危谁扶持。
揭揭韩先生,雄雄周孔姿。
披榛启其涂,与古相追驰。
沿波穷其源,与道相汪涯。
三坟言其大,十翼畅其微。
先生书之辞,包括无孑遗。
春秋一王法,曲礼三千仪。
先生载于笔,巨细咸羁縻。

关键词解释

  • 蟠螭

    读音:pán chī

    繁体字:蟠螭

    意思:盘曲的无角之龙。常用作器物的装饰。
      ▶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白鹿孑蜺于欂栌,蟠螭宛转而承楣。”
      ▶唐·李颀《王母歌》:“为看青玉五枝灯,蟠螭吐火光欲绝。”

  • 飞龙

    引用解释

    1.飞的龙。《庄子·逍遥游》:“ 藐姑射 之山,有神人居焉……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楚辞·九歌·湘君》:“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 洞庭 。”《史记·赵世家》:“四年,王梦衣偏裻之衣乘飞龙上天。”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端午龙舟》:“画船簫鼓,飞龙鷁首。”

    2.比喻帝王。 唐 韩琮 《公子行》:“别殿承恩泽,

  • 龙潜

    读音:lóng qián

    繁体字:龍潛

    意思:(龙潜,龙潜)

     1.语出《易•干》:“潜龙勿用,阳气潜藏。”后因以“龙潜”指阳气潜藏,龙蛇蛰伏。
      ▶晋·葛洪《抱朴子•吴失》:“七政告凶,陵谷易所。殷雷輷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