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更漏子·上东门》 曲阑干,凝伫久,薄暮更堪搔首。

曲阑干,凝伫久,薄暮更堪搔首。

意思:曲栏杆,凝伫立很久,傍晚更能搔首弄姿。

出自作者[宋]贺铸的《更漏子·上东门》

全文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在秋季的一个傍晚,主人公在城东门外的柳树下,送别恋人。通过描写周围的环境和气氛,表达了主人公离愁别绪的情感。 首句“上东门,门外柳,赠别每烦纤手”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和对象,同时也暗示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东门外的柳树,每次送别都要牵扯着纤手,让人感到离别的痛苦和不舍。 接着,“一叶落,几番秋,江南独倚楼”通过描写落叶和秋天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江南的秋天,落叶纷纷,主人公独自一人倚楼远眺,思念着远方的恋人,不禁让人感到离愁别绪的沉重。 下片“曲阑干,凝伫久,薄暮更堪搔首”进一步描写了主人公在送别后的苦闷和焦虑。他靠着曲曲折折的栏杆,长时间地凝望着远方,直到天色渐暗,更感到心烦意乱,无法自拔。 最后,“无际恨,见闲愁,侵寻天尽头”则通过夸张的手法,进一步表现了主人公离愁别绪的深重。他的恨和愁,像天际一样无边无际,让人感到无法承受。 整首词语言简练流畅,意境深远,通过描写周围环境和气氛,表达了主人公的离愁别绪,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上东门,门外柳,赠别每烦纤手。
一叶落,几番秋,江南独倚楼。
曲阑干,凝伫久,薄暮更堪搔首。
无际恨,见闲愁,侵寻天尽头。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又名贺三愁,人称贺梅子,自号庆湖遗老。汉族,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出生于卫州共城县(今河南辉县市)。出身贵族,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贺铸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曾任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

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

关键词解释

  • 搔首

    读音:sāo shǒu

    繁体字:搔首

    英语:scratch one\'s head

    意思:以手搔头。焦急或有所思貌。
      ▶《诗•邶风•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唐·高适《九

  • 薄暮

    读音:bó mù

    繁体字:薄暮

    短语:暮 夕 垂暮

    英语:twilight

    意思:
     1.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楚辞•天问》:“薄暮雷电,归何忧?

  • 阑干

    读音:lán gān

    繁体字:闌乾

    英语:across; crisscross

    意思:(阑干,阑干)

     1.横斜貌。
      ▶三国·魏·曹植《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