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君今旧仍从谏,千古忠贤气亦伸。
意思:圣明的君主现在旧仍然听从规劝,千古忠贤之气也伸。
出自作者[宋]汪应辰的《太上皇后合端午帖子词》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颂古代君王的贤明和忠臣的谏诤精神。通过对晋国和荆人祭祀典故的引用,诗人表达了对古代君王能够虚心纳谏的赞赏,同时也借此表达了对忠臣义士千古流芳的敬仰之情。
首句“晋国燔山求介子”中,诗人借用了晋国燔山求介子汤的故事,表达了晋文公重耳虚心纳谏、广开言路的明智。介子,即介子汤,是古代传说中的贤臣。燔山求介子的典故表明了晋文公对人才的渴求和重视,体现了他的开明和胸怀。
“荆人角黍祀灵均”一句,诗人又借用了荆人用角黍祭祀屈原的故事,表达了对屈原的敬仰和对忠臣义士的赞扬。灵均,即屈原,是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诗人通过这个典故,赞美了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忠诚品质,同时也表达了对忠臣义士的敬仰之情。
“圣君今旧仍从谏”一句,诗人强调了谏的重要性,并表达了对当今君王的期望。诗人认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圣明的君王都应该虚心纳谏,广开言路,听取忠臣义士的谏言。
最后,“千古忠贤气亦伸”一句,诗人借用了千古忠贤气亦伸的精神,表达了对忠臣义士的敬仰之情。诗人认为,忠臣义士的精神应该得到发扬和尊重,他们的谏诤精神应该得到认可和赞扬。
整首诗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君王的赞赏和对忠臣义士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当今时代的期望和呼吁,希望当今的君王能够虚心纳谏、广开言路,尊重和发扬忠臣义士的精神。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意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