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从时中乞薄团》 方竹火炉趺坐稳,何如矍铄跨征鞍。

方竹火炉趺坐稳,何如矍铄跨征鞍。

意思:方竹火炉打坐稳,如何惊讶熔化跨征鞍。

出自作者[宋]黄庭坚的《从时中乞薄团》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织蒲人投赠蒲团给诗人的场景,诗人感受到蒲团的温暖,正值风雪即将来临。诗人坐在方竹火炉旁,安稳舒适,但内心却渴望像矍铄的壮士一样跨上征鞍,迎接挑战。 整首诗以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寂静寒冷的冬日景象,展现了诗人对温暖安宁生活的向往,以及内心渴望冒险、挑战自我的精神。通过对比安稳的坐禅与跨征鞍的壮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同时也展示了他豁达的人生观。 在诗歌的艺术表现上,诗人运用了细腻的描绘手法,如“织蒲投我最宜寒”,通过“织蒲”这一细节描绘出蒲团的制作过程,表现出投赠者的用心与关怀。同时,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如“方竹火炉”,象征着温暖与安宁,而“矍铄跨征鞍”则象征着壮志与冒险。 综上所述,这首诗以朴素自然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温暖安宁生活的向往,以及内心渴望冒险、挑战自我的精神,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同时也展示了他豁达的人生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织蒲投我最宜寒,正欲阴风雪作团。
方竹火炉趺坐稳,何如矍铄跨征鞍。
作者介绍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关键词解释

  • 趺坐

    读音:fū zuò

    繁体字:趺坐

    英语:sit cross-legged

    意思:
     1.盘腿端坐。
      ▶唐·王维《登辨觉寺》诗:“软草承趺坐,长松响梵声。”
      ▶宋·费衮《梁谿

  • 矍铄

    读音:jué shuò

    繁体字:矍鑠

    英语:hale and hearty

    意思:(矍铄,矍铄)
    形容老人目光炯炯、精神健旺。
      ▶《后汉书•马援传》:“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

  • 何如

    读音:hé rú

    繁体字:何如

    英语:how about

    意思:
     1.如何,怎么样。用于询问。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子木问于赵孟曰:‘范武子之德何如?’”
      ▶《新

  • 方竹

    读音:fāng zhú

    繁体字:方竹

    意思:竹之一种。外形微方,高三至八米,直径一至四厘米,质坚。我国华东和华南地区均有栽培。可供观赏,古人多用以制作手杖。
      ▶晋·戴凯之《续竹谱》:“方竹生岭外,大者如巾筒,小者如界方。”

  • 火炉

    读音:huǒ lú

    繁体字:火爐

    英语:ingle

    意思:(火炉,火炉)
    供取暖和炊事用的炉子。
      ▶《东观汉记•彭宠载记》:“又宠堂上闻虾蟆声,在火炉下,凿地求之,不得。”
     

  • 征鞍

    引用解释

    犹征马。指旅行者所乘的马。 唐 杜审言 《经行岚州》诗:“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宋 谢薖 《蝶恋花》词:“留定征鞍君且住,人间岂有无愁处。” 明 屠隆 《綵毫记·湘娥思忆》:“王孙何处解征鞍,灵妃怨,瑶瑟与谁弹?” 刘国钧 《饯春词》之一:“若个多情解相忆,征鞍还带落花飞。”

    读音:zhēng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