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楚狂接舆歌》 镆铘见弃於铅刀兮,鱼目宝於隋珠。

镆铘见弃於铅刀兮,鱼目宝於隋珠。

意思:利剑被抛弃在铅刀啊,鱼目宝在隋珠。

出自作者[宋]曹勋的《楚狂接舆歌》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了对历史上一些英雄人物和事物被误解、被贬低的不满和愤懑之情的诗歌。诗人通过用典和比喻,表达了对这些英雄人物和事物的赞美和惋惜之情。 首句“世谓夷齐以为溷兮”是指世人把伯夷、叔齐视为污浊不堪的人,这是对两位贤士的误解和不公。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世俗偏见的反感和不满。 接下来,“指箕子而为愚”是指箕子因为忠诚于国家而被视为愚蠢的人。诗人通过这个典故,表达了对忠诚、智慧被贬低的不满。 “既采薇以饿死兮,又被发而为奴”是指历史上的伯夷、叔齐因为拒绝吃周朝的粮食而采薇充饥,最终饿死,而箕子则被剃发成为奴隶。诗人通过这些典故,表达了对这些英雄人物的赞美和哀悼之情。 “镆铘见弃於铅刀兮,鱼目宝於隋珠”是指好的宝剑被弃置不用,而平凡的鱼目却被当作宝珠珍视。诗人通过这个比喻,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被误解的愤懑之情。 “彼蜂蛭之隐微兮,安能语神岳而观清都”是指那些微小的虫豸怎能理解高大的山峰和清旷的都邑。诗人通过这个比喻,表达了对世俗无知、短视的不满。 最后,“已乎已乎,无为察察而辨璠玙与碔砆”是指不要过于明察秋毫,去分辨璠玙和碔砆这样的宝石。诗人通过这个比喻,表达了对过于苛求细节、忽视大体的批评。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典故和比喻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被误解、被贬低的不满和愤懑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对世俗偏见和无知的不满和批评。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世谓夷齐以为溷兮,指箕子而为愚。
既采薇以饿死兮,又被发而为奴。
镆铘见弃於铅刀兮,鱼目宝於隋珠。
彼蜂蛭之隐微兮,安能语神岳而观清都。
已乎已乎,无为察察而辨璠玙与碔砆。

关键词解释

  • 镆铘

    读音:mò yé

    繁体字:鏌鋣

    意思:亦作“镆邪”。亦作“镆釾”、“镆耶”。

    即莫邪。剑、戟之属。常指利剑。或谓春秋吴莫邪善铸剑,故称。
       ▶《庄子•大宗师》:“今之大冶铸金,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镆铘’,大

  • 鱼目

    读音:yú mù

    繁体字:魚目

    意思:(鱼目,鱼目)

     1.鱼的眼珠子。
      ▶《尚书大传》卷一下:“东海:鱼须、鱼目。”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自连珠以下,拟者间出。
     

  • 见弃

    读音:jiàn qì

    繁体字:見棄

    英语:be rejected; be discarded

    意思:(见弃,见弃)

     1.被遗弃。
      ▶《管子•中匡》:“计得地与宝而不计失诸侯

  • 隋珠

    读音:suí zhū

    繁体字:隋珠

    意思:隋侯之珠。
      ▶《战国策•楚策四》:“宝珍隋珠不知佩兮,袆布与丝不知异兮。”
      ▶南朝·梁·沈约《咏帐》:“隋珠既吐曜,翠被复含风。”
      ▶唐·杨炯《唐右将军魏哲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