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挽潘昌朝》 猗兰芳未沫,世业不沈沦。

猗兰芳未沫,世业不沈沦。

意思:拓跋猗兰芳没有泡沫,世代不沈沦。

出自作者[宋]王珪的《挽潘昌朝》

全文赏析

这首诗《道德诸儒表,文章大雅人》是一首对道德和文章都有极高追求的文人雅士的赞美诗。作者通过对杏园花县、官情世业等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道德文章、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首联“杏园三月暮,花县一回春”,杏园是古代文人雅士常聚会的地方,暮春时节,花县春意盎然,回春之景令人陶醉。作者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生命力和文化传承的赞美。 颔联“脱屣官情薄,转头时事新”,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官情的淡薄,以及对时事的敏锐洞察。他能够看透官场的虚伪和浮华,转过头来关注时事的新变化,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深刻理解。 颈联“猗兰芳未沫,世业不沈沦”,猗兰是古代一种高尚的植物,象征着道德和文化的传承。作者表达了自己对道德文章和文化的热爱,并坚信自己的世业不会沉沦。这表达了作者对道德文章的坚守和对文化传承的信心。 整首诗通过对道德和文章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对现实社会的敏锐洞察。诗中描绘的场景和情感,都体现了作者对生命、文化、道德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道德文章和文化的热爱和对生命、社会的深刻思考。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敏锐洞察和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态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道德诸儒表,文章大雅人。
杏园三月暮,花县一回春。
脱屣官情薄,转头时事新。
猗兰芳未沫,世业不沈沦。
作者介绍 皎然简介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

关键词解释

  • 世业

    读音:shì yè

    繁体字:世業

    英语:hereditary property

    意思:(世业,世业)

     1.先人的事业、功绩。
      ▶《文选•班固<幽通赋>》:“岂余身之足殉兮,

  • 沈沦

    读音:shěn lún

    繁体字:瀋淪

    意思:(沈沦,沈沦)
    亦作“沉沦”。
     
     1.埋没。
      ▶汉·刘向《九叹•愍命》:“或沈沦其无所达兮,或清激其无所通。”
      ▶《后汉书•孟尝传》:“而

  • 兰芳

    读音:lán fāng

    繁体字:蘭芳

    意思:(兰芳,兰芳)
    兰花的芳香。常用以比喻贤人。
      ▶《楚辞•招魂》:“结撰至思,兰芳假些。”
      ▶王逸注:“兰芳,以喻贤人。”
      ▶汉·蔡邕《太尉杨秉碑》

  • 猗兰

    读音:yī lán

    繁体字:猗蘭

    意思:(猗兰,猗兰)

     1.汉殿名。相传汉武帝诞生前,父景帝梦赤彘从云中而下,入崇兰阁,因改阁名为猗兰殿。后武帝生于此殿。见旧题汉·郭宪《洞冥记》。
      ▶唐·杨炯《幽兰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