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韵韩求仁南台朝请晚过南湖见寄》 流景不须惊石火,寸田应已长琼枝。

流景不须惊石火,寸田应已长琼枝。

意思:流影不需要惊石火,一寸土地应已长琼枝。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次韵韩求仁南台朝请晚过南湖见寄》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富含哲理意味的诗,同时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向往。 首联“浮花浪蕊信东西,何许寻芳去自迟。”描绘了生活中的繁花似锦,但这些浮华的事物却随波逐流,无定所在。“何许寻芳去自迟”则表达了诗人在寻找美好时,感叹美好的消逝。 颔联“流景不须惊石火,寸田应已长琼枝。”诗人借用“流景”比喻时间的流逝,而“石火”则形象地描述了生命的短暂。然而,他随即表达出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即便生命如石火般短暂,只要心中有所追求,寸田之中也能长出琼枝玉叶。 颈联“想君清兴聊堪发,遣我忧心久欲夷。”诗人以朋友的清兴为慰藉,希望能够借此排遣自己内心的忧虑。 尾联“便作崔丞日临水,凫行擿尾不须知。”诗人用“崔丞”的典故,表达了向往自然、亲近水乡的心情。“凫行擿尾不须知”则寓意着对生活的无奈和顺其自然的态度。 整首诗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向往。诗句流畅优美,用典恰到好处,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浮花浪蕊信东西,何许寻芳去自迟。
流景不须惊石火,寸田应已长琼枝。
想君清兴聊堪发,遣我忧心久欲夷。
便作崔丞日临水,凫行擿尾不须知。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关键词解释

  • 流景

    读音:liú jǐng

    繁体字:流景

    意思:
     1.闪耀的光彩。
      ▶汉·张衡《西京赋》:“流景内照,引曜日月。”
      ▶三国·魏·曹植《七启》:“佩则结绿悬黎,宝之妙微,符采照烂,流景扬辉。”
     <

  • 琼枝

    读音:qióng zhī

    繁体字:瓊枝

    意思:(琼枝,琼枝)

     1.传说中的玉树。
      ▶《楚辞•离骚》:“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
      ▶洪兴祖补注:“琼,玉之美者。
      ▶《传》曰

  • 不须

    读音:bù xū

    繁体字:不須

    意思:(不须,不须)
    不用;不必。
      ▶《后汉书•逸民传•周党》:“臣闻尧不须许由、巢父,而建号天下;周不待伯夷、叔齐,而王道以成。”
      ▶唐·张志和《渔父歌》:“青篛笠,绿

  • 火寸

    读音:huǒ cùn

    繁体字:火寸

    意思:引火用的蘸有硫磺的木片。犹今之火柴。
      ▶宋·陶谷《清异录•火寸》:“夜中有急,苦于作灯之缓,有智者批杉条染硫黄,置之待用,一与火遇,得燄穗然。既神之,唿‘引光奴’。今遂有货者,易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