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孙徵赴云中》 前锋直指阴山外,虏骑纷纷翦应碎。

前锋直指阴山外,虏骑纷纷翦应碎。

意思:前锋直指阴山外,敌人的骑兵纷纷剪应破碎。

出自作者[唐]韦应物的《送孙徵赴云中》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英勇无畏、威武雄壮的黄骢少年,他身经百战,勇猛无敌,如今又踏上了新的征程,去往边疆,打击敌寇。诗中通过对黄骢少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英勇将士的赞美和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之情。 首联“黄骢少年舞双戟,目视旁人皆辟易。百战曾夸陇上儿”,通过描绘黄骢少年的形象和战斗场面,展现了其勇猛无敌的特点。黄骢是一种名贵的马,少年则是指年轻力壮的人,舞双戟则是表现其武艺高强。这一句表达了黄骢少年在战斗中的威武雄壮,使旁人皆为之退避。 颔联“一身复作云中客,寒风动地气苍芒”,写出了黄骢少年不畏艰苦、勇往直前的精神。他一身戎装,踏上征程,面对苍茫大地和寒风刺骨,毫无惧色。这一联既描绘了边疆环境的艰苦,又表现了黄骢少年不屈不挠的精神。 颈联“敲石军中传夜火,斧冰河畔汲朝浆”,进一步表现了黄骢少年的战斗生活。在军营中敲石取火,在河边破冰取水,表现了黄骢少年在艰苦环境中依然坚守岗位、奋勇杀敌的精神。 尾联“前锋直指阴山外,虏骑纷纷翦应碎。匈奴破尽看君归,金印酬功如斗大”,表达了诗人对黄骢少年的高度赞扬和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之情。黄骢少年率领前锋直指阴山之外,将敌人打得粉碎。诗人相信,在黄骢少年的英勇战斗下,国家将取得胜利,而他也将得到相应的奖赏。 整首诗通过对黄骢少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英勇将士的赞美和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之情。诗中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和对战斗场面的刻画,展现了黄骢少年的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英勇将士的敬仰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黄骢少年舞双戟,目视旁人皆辟易。
百战曾夸陇上儿,一身复作云中客。
寒风动地气苍芒,横吹先悲出塞长。
敲石军中传夜火,斧冰河畔汲朝浆。
前锋直指阴山外,虏骑纷纷翦应碎。
匈奴破尽看君归,金印酬功如斗大。
第一百九十卷
作者介绍 朱淑真简介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文昌右相韦待价曾孙,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关键词解释

  • 阴山

    读音:yīn shān

    繁体字:陰山

    英语:Yin

    意思:(阴山,阴山)

     1.山脉名。即今横亘于内蒙古自治区南境、东北接连内兴安岭的阴山山脉。山间缺口自古为南北交通孔道。
      

  • 前锋

    读音:qián fēng

    繁体字:前鋒

    短语:开路先锋

    英语:vanguard

    意思:(前锋,前锋)

     1.先锋;先头部队。
      ▶《史记•黥布列传》:

  • 直指

    引用解释

    1.笔直指向;直趋。《周礼·考工记·轮人》:“辐也者,以为直指也。” 贾公彦 疏:“入轂入牙,并须直指,不邪曲也。”《后汉书·朱儁传》:“故相率厉,简选精悍,堪能深入,直指 咸阳 。”《隋书·赵煚传》:“请从 河北 ,直指 太原 ,倾其巢穴,可一擧以定。”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布帆一片,直指 河间 。” 毛泽东 《如梦令·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