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过润陂桥三首》 历览溪中有底鸣,萧然芦叶蓼花汀。

历览溪中有底鸣,萧然芦叶蓼花汀。

意思:遍览溪中有底响,萧条芦叶蓼花汀。

出自作者[宋]杨万里的《过润陂桥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历览溪中有底鸣,萧然芦叶蓼花汀。元来轿顶鸣鸣响,将谓风声是鴈声》以一种细腻而富有情趣的笔触,描绘了溪流的声音和周围的景色。 首句“历览溪中有底鸣,萧然芦叶蓼花汀。”描绘了作者观察到的溪流的声音和周围的景色。这里的“历览”一词,暗示了作者在溪流边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有底鸣”则描绘了溪流的声音,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萧然芦叶蓼花汀”则描绘了周围的景色,芦叶、蓼花,这些秋天的元素,更增添了环境的寂寥和清冷。 “元来轿顶鸣鸣响,将谓风声是鴈声。”接下来的两句,作者揭示了更深入的发现和理解。原来那“有底鸣”是轿顶在溪流中流淌的声音,这出乎意料的声音,让作者误以为是风声,再仔细一听,才发现原来是鱼雁在溪水中游动的声音。这里既描绘出了声音的变化,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深入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一种细腻而富有情趣的笔触,描绘了溪流的声音和周围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细致观察。诗中的“有底鸣”、“轿顶鸣”等词语,也展示了作者语言的生动和丰富。同时,诗中“将谓风声是雁声”的转折和发现,也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探索精神和敏锐的观察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历览溪中有底鸣,萧然芦叶蓼花汀。
元来轿顶鸣鸣响,将谓风声是鴈声。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关键词解释

  • 萧然

    读音:xiāo rán

    繁体字:蕭然

    英语:desolate

    意思:(萧然,萧然)

     1.犹骚然。扰乱骚动的样子。
      ▶《史记•酷吏列传》:“及孝文帝欲事匈奴,北边萧然苦兵矣。

  • 历览

    引用解释

    遍览,逐一地看。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贯歷览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卬。”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歷览前载,逮乎近代,道微俗弊,莫剧 汉 末也。” 唐 戴叔伦 《暮春游长沙东湖赠辛兖州巢父》诗:“回环路不尽,歷览意弥新。” 鲁迅 《南腔北调集·谁的矛盾》:“﹝ 肖伯纳 ﹞并不在周游世界,是在历览世界上新闻记者们的嘴脸。”

  • 有底

    读音:yǒu dǐ

    繁体字:有底

    英语:know how things stand and feel confident

    意思:
     1.犹言有如许或有甚。
      ▶唐·杜甫《可惜》诗:“花飞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