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游黄华山》 是时气节已三月,山木赤立无春容。

是时气节已三月,山木赤立无春容。

意思:当时气节已三个月,山上的树木赤立无春容。

出自作者[元]元好问的《游黄华山》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见到黄华水帘后的感想,表达了他被黄华水帘的壮观景象所震撼,难以用言语来完全表达他的感受。 首段描述了作者初闻黄华水帘的激动之情,以及见到瀑布的壮丽景色后的惊叹。作者用“丹霞翠壁”等词描绘了瀑布周围的景色,用“银河下濯”等词形容了瀑布的壮丽。 二、三段描述了作者在游览过程中的感受,他感到自己无法完全描绘出瀑布的美丽,只能用“难为功”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此时,作者感到自己身处三月,但山木仍然赤立,没有春天的迹象。这进一步突出了瀑布的壮丽和独特。 四、五段描述了作者在瀑布前感受到的震撼和惊喜。他听到了湍急的水声,看到了雪气和阴风,感受到了瀑布的壮观和美丽。他看到了瀑布千丈一泻而下,芥蒂一洗平生胸,感受到了洗礼般的体验。 六、七段描述了作者对瀑布的赞美和留恋之情。他感到自己被瀑布所吸引,希望能够再次来到这里。他想象自己手中的九节杖能够带领他探索更多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黄华水帘的喜爱之情。 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对重游黄华水帘的期待,以及他对美景的留恋之情。他希望能够再次来到这里,与道人一起欣赏山樱红的美景。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黄华水帘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黄华水帘天下绝,我初闻之雪溪翁。
丹霞翠壁高欢宫,银河下濯青芙蓉。
昨朝一游亦偶尔,更觉摹写难为功。
是时气节已三月,山木赤立无春容。
湍声汹汹转绝壑,雪气凛凛随阴风。
悬流千丈忽当眼,芥蒂一洗平生胸。
雷公怒激散飞雹,日脚倒射垂长虹。
骊珠百斛供一泻,海藏翻倒愁龙公。
轻明圆转不相碍,变见融结谁为雄?
归来心魄为动荡,晓梦月落春山空。
手中仙人九节杖,每恨胜景不得穷。
携壶重来岩下宿,道人已约山樱红。
作者介绍 范成大简介
元好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所著述的多部文学作品和历史著作至今仍然被广泛传播和研究。评价元好问有以下几个方面:
作为文学家:元好问的诗歌、散文和小说等文学作品风格独特、意境深远、富于哲理。他被誉为“元代诗坛第一人”,他创造了很多新的文学表现形式,并对以后的文学影响深远。
作为历史学家:元好问在历史学领域也有很高的成就,他主要参与编写了《金史》,为中国史学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他的历史作品思辨性强、史料丰富、观点新颖,对后来的史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作为爱国文化人:元好问爱国情怀非常浓厚,他始终将民族复兴作为自己的责任和目标。他虽然曾担任过乘舆御史和国史院编修官,但也因批评当时的政治现实而落职辞官。后来他放弃官场生涯,追求自己的文学创作,但仍然关注社会现实,为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复兴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解释

  • 赤立

    读音:chì lì

    繁体字:赤立

    意思:
     1.赤裸而立,无所遮饰。
      ▶唐·韩愈《元和圣德诗》:“解脱挛索,夹以砧斧。婉婉弱子,赤立伛偻。牵头曳足,先断腰膂。”
      ▶金·元好问《游黄华山》诗:“是时气节已

  • 春容

    读音:chūn róng

    繁体字:春容

    意思:
     1.犹春色,春天的景色。
      ▶五代·齐己《南归舟中》诗之一:“春容含众岫,雨气泛平芜。”
      ▶宋·陈师道《黄梅》诗:“黄里含真意,春容带薄寒。”
     

  • 山木

    读音:shān mù

    繁体字:山木

    意思:
     1.山中的树木。
      ▶《左传•昭公三年》:“山木如市,弗加于山;鱼盐蜃蛤,弗加于海。”
      ▶南朝·宋·谢灵运《过瞿溪山僧》诗:“钻燧断山木,掩岸墐万户。”

  • 气节

    读音:qì jié

    繁体字:氣節

    英语:integrity

    意思:(气节,气节)

     1.志气,节操。
      ▶《史记•汲郑列传》:“﹝汲黯﹞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脩絜,好直谏。”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