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为散木居官道,故托长桑说上池。
意思:想为散木居官道,所以拜托长桑说上池。
出自作者[明]戴良的《怀滑撄宁》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海日苍凉两鬓丝》,首先就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于年华老去的无奈和感伤。诗中描绘了诗人在异乡飘泊,两鬓已经斑白,如同海日一般苍凉。这种描绘不仅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寥,也暗示了他在人生旅途中的种种艰辛和挫折。
“异乡飘泊已多时”,诗人以海日为背景,更显得他的孤独和无助。他漂泊在异乡,如同海上的船只,不知道何时才能靠岸。这种孤独和无助的情感,通过诗人的描绘,深深地印在了读者的心中。
“欲为散木居官道,故托长桑说上池。”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的失望和对医道的向往。诗人想要像散木一样,远离官场,追求自己的医道。他以长桑和上池为托词,表达了自己对于医道的向往和追求。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诗人的理想和追求,也体现了他的无奈和困惑。
“蜀客著书人岂识,韩公卖药世偏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不被世人理解的感慨。诗人像蜀客一样著书立说,但是世人却并不认识他。而像韩公这样的人,虽然卖药为生,却得到了世人的偏爱和认可。这种对比,体现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也表达了他对于自己未来的迷茫和困惑。
“道途同是伤心者,只合相从赋《黍离》。”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旅途的感慨和无奈。他和众多的旅人一样,都是伤心者,都在人生的旅途中迷失和彷徨。他只能和旅人们一起,赋《黍离》以抒发自己的感慨和无奈。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诗人的孤独和彷徨,也体现了他的坚韧和执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孤独、无奈、迷茫和彷徨,表达了他对于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诗人的描绘和表达方式非常细腻和深入,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情感和心境。同时,这首诗也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让读者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