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横吹曲辞·出塞》 月冷边帐湿,沙昏夜探迟。

月冷边帐湿,沙昏夜探迟。

意思:月冷湿边帐,沙漠夜晚探慢。

出自作者[唐]张籍的《横吹曲辞·出塞》

全文赏析

这首诗《秋塞雪初下,将军远出师。分营长记火,放马不收旗。月冷边帐湿,沙昏夜探迟。征人皆白首,谁见灭胡时。》是一首描绘边塞秋雪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将军出征的敬仰和担忧之情。 首句“秋塞雪初下,将军远出师”,诗人以秋天的塞北雪景开始,描绘出一幅荒凉而肃杀的边塞景象,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接着,“将军远出师”一句,点明了将军出征的背景,为接下来的描绘提供了主体。 “分营长记火,放马不收旗”,这两句描绘了军营中的场景。分营是指军队在营地中分散开来,长记火表明军营中灯火通明,可能是为了保持温度和安全。而“放马不收旗”则表明战场上马匹的自由行动,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的激烈和无情。 “月冷边帐湿,沙昏夜探迟”,这两句描绘了夜晚的场景。月冷边帐,描绘了夜晚的寒冷和寂静;沙昏则描绘了夜晚的黑暗和荒凉。夜探迟则表明探路的士兵行动缓慢,可能是为了安全考虑或者是因为夜晚的恶劣环境。 最后,“征人皆白首,谁见灭胡时”,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忧虑和对胜利的期盼。征人皆白首,描绘了士兵们年老色衰的形象,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而谁见灭胡时,则表达了诗人对胜利的期盼,希望将军能够消灭胡人,结束战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秋雪和军营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将军出征的敬仰和对战争的担忧之情。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描写和恰当的比喻,使得诗歌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秋塞雪初下,将军远出师。
分营长记火,放马不收旗。
月冷边帐湿,沙昏夜探迟。
征人皆白首,谁见灭胡时。
作者介绍 陈子昂简介
张籍(约766年—约830年),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汉族,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门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代表作有《秋思》、《节妇吟》、《野老歌》等。

关键词解释

  • 边帐

    读音:biān zhàng

    繁体字:邊帳

    意思:(边帐,边帐)
    边地军营中的帷帐。
      ▶唐·张籍《出塞》诗:“月冷边帐溼,沙昏夜探迟。”
      ▶《红楼梦》第九九回:“正申燕贺,先蒙翰教,边帐光生,武夫额手。”

  • 昏夜

    读音:hūn yè

    繁体字:昏夜

    意思:黑夜。
      ▶《汉书•陈万年传》:“丞相丙吉病,中二千石上谒问疾。遣家丞出谢,谢已皆去,万年独留,昏夜乃归。”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四:“蛮人屡以昏夜入茂州,剽掠民家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