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惊天上披风手,亦卷波澜入小诗。
意思:却惊天上披风手,也卷波澜进入小诗。
出自作者[宋]舒邦佐的《慕容簿送题宝峰石刻并中秋词以诗谢之》
全文赏析
这首诗《步屧寻僧到日西,乱山深处见新碑。却惊天上披风手,亦卷波澜入小诗》是一首描绘诗人漫步寻访僧人,发现新碑的场景,并感叹其气势磅礴,如同天上风手,将波澜壮阔的景象引入诗中的情景。
首句“步屧寻僧到日西”,诗人漫步寻访僧人,时间已经到了傍晚,日西则暗示诗人已经走了一段不短的路程。步屧一词,既表现了诗人的闲适心情,也描绘出山间小路的幽静、曲折。
“乱山深处见新碑”一句,诗人终于在乱山深处发现了新立的碑。乱山深处,描绘了山间的幽静与深远,同时也暗示了碑的重要和独特。新碑一词,既表现了碑的新立,也暗示了碑的重要性或历史价值。
“却惊天上披风手,亦卷波澜入小诗”两句,诗人对天上风手卷起波澜入小诗的场景感到惊奇。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风手的威力放大,将波澜壮阔的景象引入小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惊叹和对其气势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寻访僧人、发现新碑的场景,以及感叹自然景象的磅礴气势,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其气势的赞美,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闲适心情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人通过诗歌的形式,将自然景象和情感表达融为一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