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闻砧》 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

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

意思:杜鹃的叫声不悲哀,断猿啼不切。

出自作者[唐]孟郊的《闻砧》

全文创作背景

《闻砧》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诗。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孟郊生活在唐朝,这是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但也是一个社会矛盾和阶级压迫较为严重的时代。诗人往往通过诗歌来表达对时代的不满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其次,砧声是古代妇女在秋天为远征的丈夫制作寒衣时敲击的声音,往往引发人们的思念之情。孟郊在《闻砧》一诗中,可能借砧声来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离别之苦的感慨。 此外,孟郊个人的生活经历也可能对《闻砧》的创作产生影响。他一生坎坷,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未中,生活贫困,对人民的生活有深切的体会。这些经历都可能使他在听到砧声时,产生更多的共鸣和思考。 综上所述,《闻砧》的创作背景与唐朝的社会背景、砧声的文化内涵以及孟郊个人的生活经历等因素都有关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
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
杵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
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归。
作者介绍 孟郊简介
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洛阳),后隐居嵩山。

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唐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乃偕妻往赴,行至阌乡县(今河南灵宝),暴疾而卒,葬洛阳东。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孟郊工诗。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

关键词解释

  • 杜鹃

    读音:dù juān

    繁体字:杜鵑

    英语:cuckoo

    意思:(杜鹃,杜鹃)

     1.鸟名。又名杜宇、子规。相传为古蜀王杜宇之魂所化。春末夏初,常昼夜啼鸣,其声哀切。
      ▶南朝·

  • 不切

    读音:bù qiè

    繁体字:不切

    意思:不切合,不符合。
      ▶毛泽东《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例如提出要求建设重工业,提出大盐业计划、大军工计划等,都是不切实际的。”

    解释:1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