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书匡山隐者壁》 应有迷仙者,曾逢采药时。

应有迷仙者,曾逢采药时。

意思:应该有迷仙的人,曾遇到采药时。

出自作者[唐]齐己的《书匡山隐者壁》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的诗,通过对红霞、青壁、石室、薜萝、桃花、松叶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首句“红霞青壁底,石室薜萝垂”中,“红霞”和“青壁”分别代表了诗中的主要色彩和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底”字表达了石室隐藏在壁底下的感觉,增加了诗的神秘感。“薜萝垂”则描绘了薜萝垂挂于石室之上的景象,增添了诗的生动性和细节性。 “应有迷仙者,曾逢采药时”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神仙传说的想象。这里的“迷仙者”可能是指那些隐居于山中的人,他们在山中采药、修炼、修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而“曾逢采药时”则表达了诗人对传说中的神仙采药时机的向往和想象,也暗示了诗人对长生不老、超脱尘世的渴望。 “桃花饶两颊,松叶浅长髭”两句描绘了山中的桃花和松树,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赞美。“饶两颊”形象地描绘了桃花盛开、娇艳欲滴的景象,“浅长髭”则描绘了松树的叶子,给人一种宁静、深沉的感觉。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暗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最后一句“直是来城市,何人识得伊”表达了诗人对城市生活的厌倦和对山林隐逸生活的向往。“直是来城市”表达了诗人对城市生活的厌倦和不满,“何人识得伊”则表达了诗人对山中隐士的赞美和敬仰之情。这里的“伊”可以理解为那些隐居于山林中的隐士,他们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有着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隐逸生活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和比喻,如“红霞”、“青壁”、“薜萝”、“桃花”、“松叶”等,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视觉感和形象性。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神仙传说的想象和对长生不老的渴望,使得诗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感。总体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红霞青壁底,石室薜萝垂。
应有迷仙者,曾逢采药时。
桃花饶两颊,松叶浅长髭。
直是来城市,何人识得伊。

关键词解释

  • 采药

    读音:cǎi yào

    繁体字:埰葯

    英语:gather medicinal herbs

    意思:(参见采葯,采药)

    详细释义:采集药材。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顺

  • 应有

    读音:yīng yǒu

    繁体字:應有

    意思:(应有,应有)

     1.所有,一切。
      ▶唐·白居易《奏所闻状》:“自今已后,应有进奉,并不用申报御史臺,如有人勘问,便仰录名奏来者。”
      ▶元·关汉卿《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