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春山行》 重叠太古色,濛濛花雨时。

重叠太古色,濛濛花雨时。

意思:重叠太古代颜色,蒙蒙花雨时。

出自作者[唐]贯休的《春山行》

全文赏析

这首诗《重叠太古色,濛濛花雨时。好峰行恐尽,流水语相随。
黑壤生红黍,黄猿领白儿。因思石桥月,曾与故人期。》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感的诗。 首联“重叠太古色,濛濛花雨时。”描绘了重叠的山峰和蒙蒙细雨的景象,给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感觉。太古色代表了山峰的厚重和历史的沉淀,而花雨则增添了景色的生动和美丽。 “好峰行恐尽,流水语相随。”表达了诗人对好峰的珍惜和担忧,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爱护。流水与之相伴,更显自然的和谐。 颔联“黑壤生红黍,黄猿领白儿。”描绘了土地的肥沃和生命的活力。黑壤可以养育红黍,体现了自然的恩赐和人的勤劳。黄猿领白儿,描绘了动物的和谐共处,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颈联“因思石桥月,曾与故人期。”诗人由此想到了石桥上的月色,想起了曾经与故人相约的场景。这里既有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也有对故人的思念。 全诗通过对自然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感的赞美。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过去时光和故人的怀念,使整首诗充满了情感和人文色彩。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重叠太古色,濛濛花雨时。
好峰行恐尽,流水语相随。
黑壤生红黍,黄猿领白儿。
因思石桥月,曾与故人期。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

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关键词解释

  • 太古

    读音:tài gǔ

    繁体字:太古

    短语:邃 古代 古 先

    英语:immemorial

    意思:远古,上古。
      ▶《荀子•正论》:“太古薄葬,故不抇也。”
     

  • 花雨

    引用解释

    1.花季所降的雨。 前蜀 贯休 《春山行》诗:“重叠太古色,濛濛花雨时。” 宋 向子諲 《水龙吟·绍兴甲子上元有怀京师》词:“更冥冥,一帘花雨。” 元 张雨 《次孙大方仙兴诗韵》:“花雨扫尘鸞帚溼,岛云承韈蜃楼昬。”

    2.佛教语。诸天为赞叹佛说法之功德而散花如雨。《仁王经·序品》:“时无色界雨诸香华,香如须弥,华如车轮。

  • 重叠

    读音:chóng dié

    繁体字:重疊

    意思:(重叠,重迭)

     1.战国·楚·宋玉《高唐赋》:“交加累积,重叠增益。”
      ▶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一摺:“四时中惟有春三月,光阴富贵,景物重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