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岁元宵,龙灯影里,金杯宜劝。
意思:明年元宵,龙灯影里,金杯应该鼓励。
出自作者[宋]卢炳的《醉蓬莱·正春回紫陌》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元宵佳节景象的诗,具体来说,是描述了元宵节时,人们欢度佳节的种种情景。
首先,诗的开头“正春回紫陌,瑞霭飞浮,暖风轻扇。”描绘了春天的脚步正在紫色的田埂上回荡,祥瑞的气息在空中飘浮,暖风轻轻地吹拂。这里用“正春回紫陌”描绘出春天的生机勃勃,用“瑞霭飞浮”和“暖风轻扇”描绘出元宵节的温暖和欢乐。
接着,“皓月初圆,觉严城寒浅。”描绘了皓月当空,照亮了夜色,使得严寒的城市也变得温暖起来。这里的“皓月”象征着团圆和美好,与元宵节的氛围相呼应。
“采结鳌山,纱笼银烛,与□花争艳。”这里描绘了人们为了庆祝元宵节,用彩绸编织的鳌山,纱笼和银烛的照耀下,与各种花朵争相斗艳。这里的“鳌山”是中国传统元宵节的象征物,代表着吉祥和高升。
“午夜融和,红莲万顷,一齐开遍。”这里描绘了午夜时分的元宵节,整个城市仿佛被红色的莲花覆盖,万顷红莲齐开。这是对元宵夜景的生动描绘。
在诗的后面部分,诗人描述了元宵节的欢乐场景,“讼简民熙,史君行乐”,描述了社会秩序井然,人们安居乐业,君主也趁机享受节日的欢乐。接着,“簇拥朱轮,旌旗辉暖”,描绘了人们簇拥着车轮红红的车辆,旌旗在暖风中摇曳生姿的场景。
整首诗充满了节日的喜庆和热闹气氛,从春天的到来,皓月的团圆,到元宵夜的繁华景象,再到人们欢乐的庆祝,都展现出诗人对元宵节的热爱和赞美。同时,诗中也透露出社会的和谐和君主的仁政,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觉。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元宵佳节景象的佳作,通过对各种节日元素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元宵节的热闹和喜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相关句子
- 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灯影戏。-- 出自《灯市行》作者:[宋]范成大
- 软金杯衬硬金杯。-- 出自《风入松 咏红梅将橙子皮作酒杯 以上四印齐本》作者:[元]白朴
- 金杯劝。-- 出自《点绛唇·罗幕重重》作者:[宋]张纲
- 满满泛金杯。-- 出自《卜算子·我有一枝花》作者:[宋]无名氏
- 红袖捧金杯。-- 出自《春日极饮诗》作者:[南北朝]庾信
- 碧玉奉金杯。-- 出自《碧玉歌》作者:[南北朝]萧衍
- 金杯浅。-- 出自《秦楼月/忆秦娥》作者:[宋]王之道
- 金杯侧。-- 出自《忆秦娥·金杯侧》作者:[元]张翥
- 金杯侧。-- 出自《忆秦娥·金杯侧》作者:[元]张翥
- 缕金杯。-- 出自《江神子 惜花》作者:[元]张翥
- 雨摇灯影。-- 出自《河传 戊戌岁暮,吴中客楼夜思》作者:[元]邵亨贞
- 雨摇灯影。-- 出自《河传 戊戌岁暮,吴中客楼夜思》作者:[元]邵亨贞
- 背灯影。-- 出自《秋蕊香令》作者:[宋]黄铸
- 夜深灯影瘦。-- 出自《菩萨蛮·平生常为梅花醉》作者:[宋]韩淲
- 一床灯影。-- 出自《点绛唇 雨宵即事》作者:[元]王恽
- 元宵乞汝闲几日,元宵过后种田忙。-- 出自《听儿童歌船作竹枝助之》作者:[宋]赵文
- 还是元宵也。-- 出自《人月圆·月华灯影光相射》作者:[宋]杨无咎
- 屈指元宵。-- 出自《减字木兰花·春如有意》作者:[宋]张孝祥
- 元宵节。-- 出自《忆秦娥·元宵节》作者:[宋]张孝祥
- 莫待元宵。-- 出自《减字木兰花·腊销三五》作者:[宋]刘辰翁
- 元宵灯火。-- 出自《蓦山溪·元宵灯火》作者:[宋]吕渭老
- 雨洗元宵。-- 出自《柳梢青·雨洗元宵》作者:[宋]韩淲
- 又元宵近。-- 出自《女冠子 元夕》作者:[元]韩奕
- 还是元宵近。-- 出自《御街行·柳条弄色梅飘粉》作者:[宋]晁端礼
- 来岁春风。-- 出自《减字木兰花·瑞云仙雾》作者:[宋]王观
- 来岁花前。-- 出自《减字木兰花·去年今夜》作者:[宋]吕本中
- 来岁春风。-- 出自《减字木兰花·瑞云仙雾》作者:[元]元好问
- 来岁。-- 出自《定风波·两两轻红半晕腮》作者:[宋]苏轼
- 来岁看花。-- 出自《木兰花/玉楼春》作者:[宋]无名氏
- 元宵且说景龙灯。-- 出自《鹧鸪天·真个亲曾见太平》作者:[宋]无名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