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关亭春望》 未知至竟将何用,渭水泾川一向流。

未知至竟将何用,渭水泾川一向流。

意思:不知道到最后会有什么用,渭水泾川一方向流。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关亭春望》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 首联“关畔春云拂马头,马前春事共悠悠。”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云在关畔轻轻地拂过马头,马前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春天的故事在悠悠地流淌。这两句诗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春天的气息,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 颔联“风摇岸柳长条困,露裛山花小朵愁。”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风摇动着岸边的柳树,长长的枝条显得有些疲惫;露水滋润着山上的花朵,使它们显得娇小而愁眉苦脸。这两句诗以生动的语言,将春天的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颈联“信越功名高似狗,裴王气力大于牛。”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他认为信越的功名虽然高耸入云,但与狗相比也不过如此;裴王虽然气力大如牛,但他的价值也不过如此。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然处之,强调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内心的修养和品德。 尾联“未知至竟将何用,渭水泾川一向流。”诗人对人生的价值再次提出了疑问,渭水和泾水的流水一直流淌着,但它们到底有什么用处呢?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迷茫和困惑,也表达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和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探索,强调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内心的修养和品德。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关畔春云拂马头,马前春事共悠悠。
风摇岸柳长条困,露裛山花小朵愁。
信越功名高似狗,裴王气力大于牛。
未知至竟将何用,渭水泾川一向流。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泾川

    读音:jīng chuān

    繁体字:涇川

    意思:(泾川,泾川)
    即泾溪。
      ▶唐·李白《泾川送族弟錞》诗:“泾川三百里,若耶羞见之。”参见“泾溪”。

    解释:1.即泾溪。

  • 何用

    读音:hé yòng

    繁体字:何用

    意思:
     1.为什么。
      ▶《诗•小雅•节南山》:“国既卒斩,何用不监?”孔颖达疏:“何以不监察之而令相伐也?”
      ▶《谷梁传•庄公六年》:“何用弗受也?为以王命绝之也。

  • 至竟

    引用解释

    1.直到最终。《后汉书·樊英传论》:“及徵 樊英 、 杨厚 ,朝廷若待神明,至竟无它异。”

    2.副词。犹究竟。 唐 杜牧 《题桃花夫人庙》诗:“至竟 息 忘缘底事?可怜 金谷 堕楼人!” 唐 罗隐 《钱塘江潮》诗:“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赬鲤问 阳侯 。” 清 钱谦益 《陆宣公墓道行》:“人生忠佞看到头,至竟 延龄 在何许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