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调伯弢高邮榷舍》 露筋祠外千帆尽,税到江头鸥鹭无?

露筋祠外千帆尽,税到江头鸥鹭无?

意思:露筋祠外千帆尽,税到上游鸥鹭没有?

出自作者[近代]陈三立的《寄调伯弢高邮榷舍》

全文赏析

这首诗《闻道津亭傍胜区,唱筹挝鼓捋髭须》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津亭的美丽景象,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首句“闻道津亭傍胜区”,诗人首先描绘了津亭所处的环境,这里是傍依着风景优美的地方。这里的“胜区”并非特指某一具体的景观,而是指津亭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和优美环境。 “唱筹挝鼓捋髭须”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此地的欢快场景,他们唱着筹码,敲着鼓,捋着胡子,享受着生活的乐趣。这一句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在美好的环境中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场景。 “露筋祠外千帆尽”一句,诗人转向了外部环境的描绘。露筋祠是当地的一处古迹,这里曾经有一个女子为了保护村庄而筋骨暴露,后人为纪念她而建祠。这里的“千帆尽”描绘了繁忙的景象,表明这里是一个重要的交通要道。 最后一句“税到江头鸥鹭无?”诗人以疑问结尾,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这里的“税”指的是税收,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民生活的严重影响。而“鸥鹭无?”则表达了对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的向往。这句诗暗示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不满。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津亭的美丽景象,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诗人通过对美好景象和繁忙社会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由、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不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闻道津亭傍胜区,唱筹挝鼓捋髭须。
露筋祠外千帆尽,税到江头鸥鹭无?
作者介绍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关键词解释

  • 江头

    引用解释

    江边,江岸。 隋炀帝 《凤艒歌》:“三月三日向江头,正见鲤鱼波上游。” 唐 姚合 《送林使君赴邵州》诗:“江头斑竹寻应遍,洞里丹砂自採还。” 元 沉禧 《一枝花·咏雪景》套曲:“这其间江头有客寻归艇,我这里醉里题诗漫送程。” 苏曼殊 《碎簪记》:“又明日为十八日,友人要余赴江头观潮。”

    读音:jiā

  • 露筋

    读音:lù jīn

    繁体字:露筋

    意思:
     1.肌肉消尽,血管突出貌。
      ▶宋·米芾《露筋之碑》:“则泽国之女,噆肤露筋,不就有帏之子。”
     
     2.地名。在江苏省·高邮县南三十里。

  • 千帆

    读音:qiān fān

    繁体字:千帆

    意思:众多的帆船。
      ▶唐·刘禹锡《酬白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宋·王安石《江上》诗之二:“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