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客中立春》 玉烛传佳节,阳和应此辰。

玉烛传佳节,阳和应此辰。

意思:玉烛传佳节,阳和响应这个时辰。

出自作者[唐]曹松的《客中立春》

全文赏析

这首诗《玉烛传佳节,阳和应此辰。 腊尽星回次,寒馀月建寅。 梅花将柳色,偏思越乡人》是一首描绘春节场景的诗。通过对春节各种习俗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联“玉烛传佳节,阳和应此辰。”中,“玉烛”象征着春节的祥和与美好,“阳和”则暗指春天的气息,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开始。这一联描绘了春节的氛围,充满了喜庆和欢乐。 颔联“土牛呈岁稔,彩燕表年春。”中,“土牛”是中国传统的“鞭春”仪式,象征着春天的耕种和丰收,“彩燕”则是春节的传统装饰,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这两句诗描绘了春节的热闹场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颈联“腊尽星回次,寒馀月建寅。”描绘了时间的流逝,春节过后,腊月渐渐消逝,星星回到了原来的位置,寒冷的冬天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建寅”是农历正月寅月的开始,也是新的一年的开始。这一联既描绘了时间的变化,也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希望和期待。 尾联“梅花将柳色,偏思越乡人。”诗人通过描绘梅花和柳色,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尽管身处异乡,但看到这些春天的象征,更加强烈地思念家乡。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节各种习俗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玉烛传佳节,阳和应此辰。
土牛呈岁稔,彩燕表年春。
腊尽星回次,寒馀月建寅。
梅花将柳色,偏思越乡人。
作者介绍
曹松,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潜山)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关键词解释

  • 阳和

    读音:yáng hé

    繁体字:陽和

    英语:Duong Hoa

    意思:(阳和,阳和)

     1.春天的暖气。
      ▶《史记•秦始皇本纪》:“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 佳节

    读音:jiā jié

    繁体字:佳節

    英语:festival

    意思:(佳节,佳节)
    美好的节日。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中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 玉烛

    读音:yù zhú

    繁体字:玉燭

    意思:(玉烛,玉烛)

     1.谓四时之气和畅。形容太平盛世。
      ▶《尸子》卷上:“四气和,正光照,此之谓玉烛。”
      ▶《尔雅•释天》:“四气和谓之玉烛。”

  • 和应

    引用解释

    1.指车铃之声相应。《大戴礼记·保傅》:“升车则闻和鸞之声……在衡为鸞,在軾为和,马动而鸞鸣,鸞鸣而和应。” 王聘珍 解诂:“和、鸞,皆铃也,所以为车行节者。”参见“ 和鸞 ”。

    2.和气感应。《宋史·乐志十二》:“嘉荐报本,於以祈年。诚格和应,神娭福延。”

    犹应和。相呼应。《尔雅·释乐》“大鼓谓之鼖,小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