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岁暮杂感十首》 韶华弹指总悠悠,我到人间首五秋。

韶华弹指总悠悠,我到人间首五秋。

意思:韶华弹手指总悠悠,我到人间首五秋天。

出自作者[清]曾国藩的《岁暮杂感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韶华弹指总悠悠,我到人间首五秋》是一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的诗。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自我反思。 首联“韶华弹指总悠悠,我到人间首五秋”,诗人以时间如流水般逝去,人生短暂为背景,表达了自己来到人间的第五个秋季。这一句既表达了时间的无情,也表达了人生的短暂。 颔联“自愧望洋迷学海,更无清福住糟丘”,诗人自谦自己才疏学浅,无法把握深奥的知识海洋,也无法享受清福,沉醉于酒池肉林。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能力和欲望的清醒认识,以及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颈联“尊前瓦注曾于局,脚底红尘即九州”,诗人描述了自己曾经在酒宴中饮酒作乐,脚踏红尘走过九州。这一句描绘了诗人丰富多彩的生活状态,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尾联“自笑此身何处著,笙歌丛里合闲游”,诗人自嘲自己无法在繁华世界中安定下来,只能在笙歌丛里闲逛。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和感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态度。它告诉我们,人生短暂,要珍惜时间,把握当下,热爱生活,豁达面对困难和挫折。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追求内心的清净和自由。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韶华弹指总悠悠,我到人间首五秋。
自愧望洋迷学海,更无清福住糟邱。
尊前瓦注曾于局,脚底红尘即九州。
自笑此身何处著,笙歌丛里合闲游。
作者介绍 曾国藩简介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关键词解释

  • 韶华

    读音:sháo huá

    繁体字:韶華

    英语:beautiful spring-time

    意思:(韶华,韶华)

     1.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
      ▶唐·戴叔伦《暮春感怀》诗:“东皇

  • 弹指

    读音:tán zhǐ

    繁体字:彈指

    英语:fillip

    意思:(弹指,弹指)

     1.捻弹手指作声。佛家多以喻时间短暂。
      ▶唐·王维《六祖能禅师碑铭》:“饭食讫而敷坐,沐浴毕而

  • 悠悠

    读音:yōu yōu

    繁体字:悠悠

    短语:缓慢 迟缓 慢条斯理 冉冉 徐 慢 暂缓 迟延 慢吞吞 款 磨蹭 缓 迟滞

    英语:leisurely

    意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