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止善堂》 水流上沧海,人行止故丘。

水流上沧海,人行止故丘。

意思:水流向大海,人行只所以我。

出自作者[元]王旭的《止善堂》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通过对江河、游客、沧海、山丘、事物、人欲、天理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道德、信仰、止善等问题的思考和感悟。 首联“人心若江河,昼夜无停流。东流未到海,滔滔讵能休”,以江河为喻,表达了人心如江河一样,昼夜不停地流淌,即使东流未到海,也依然滔滔不绝。这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时间的紧迫感,同时也揭示了人心的无限可能和生命的无限价值。 颔联“又如远游客,终年寄他州。不知归其家,岁暮何所投”,进一步描绘了游客的漂泊无依和人生的不确定性,表达了对归家的渴望和对人生的迷茫。 接下来几联,作者通过描绘水流上沧海、人行止故丘等自然现象,引出了对世间万物的思考。作者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瞬息万变的,而人欲的炽热和天理的幽微更是让人难以把握。因此,作者强调了止善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止于至善,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最后,作者赞扬了陈使君的立志和道德修养,认为他的“名堂以止善,善外俱无求”的观念是值得学习和发扬的。同时,作者也表达了自己对道德和止善的追求和期望,希望自己的德行能够明朗化,能够为新民做出优异的贡献。 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人生智慧,通过对江河、沧海、山丘、人欲、天理等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道德、信仰、止善等问题的思考和感悟。这首诗不仅是对道德修养的启示,也是对人生价值的探索和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人心若江河,昼夜无停流。
东流未到海,滔滔讵能休。
又如远游客,终年寄他州。
不知归其家,岁暮何所投。
水流上沧海,人行止故丘。
而况寰宇中,事物纷相酬。
人欲盛其炽,天理微以幽。
瞬息变化间,肝胆生戈矛。
苟不知所止,定心终无由。
所止非至善,此心犹可忧。
卓哉陈使君,立志希前修。
名堂以止善,善外俱无求。
我德自此明,新民功亦优。
还应有馀庆,永为斯堂留。
不愧大学篇,芳尘映千秋。

关键词解释

  • 水流

    读音:shuǐ liú

    繁体字:水流

    短语:湍流 溜 湍

    英语:stream

    意思:
     1.流动的水,流水。
      ▶孙犁《白洋淀纪事•看护》:“她顺着水流歪歪

  • 沧海

    读音:cāng hǎi

    繁体字:滄海

    短语:海域 浅海 深海

    英语:the sea

    意思:(沧海,沧海)

     1.大海。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

  • 海人

    读音:hǎi rén

    繁体字:海人

    意思:
     1.指海上渔民。
      ▶三国·魏·嵇康《答张辽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若守药则弃宅,见交则非赊,是海人所以终身无山,山客白首无大鱼也。”
      ▶南朝·宋·谢惠

  • 行止

    读音:xíng zhǐ

    繁体字:行止

    英语:whereabouts; behavior; conduct

    意思:I

     1.行步止息,犹言动和定。
       ▶《孟子•梁惠王下》:“行

  • 故丘

    读音:gù qiū

    繁体字:故丘

    意思:亦作“故邱”。
     家乡的山丘;故乡。
      ▶唐·杜甫《解闷》诗之二:“一辞故国十经秋,每见秋瓜忆故丘。”
      ▶宋·苏辙《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之八:“竿木常自随,何必返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