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在羲皇孰断金,至人出处合天心。
意思:方法在羲皇谁断金,到人出处合天意。
出自作者[宋]汪莘的《怀朱晦庵先生》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道在羲皇孰断金,至人出处合天心。青山白云有生路,流水落花无足音。世外太古日色静,洞中一片春风深。自怜晚辈服膺久,亦许杖屦来相寻》,它是一首描绘自然、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的诗。
首联“道在羲皇孰断金,至人出处合天心。”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之道和天人合一的向往,认为在自然之中蕴含着深奥的道理,这些道理超越了世俗的纷扰,难以用言语表达。至人,即道德高尚的人,他们应该顺应天意,与自然和谐相处。
颔联“青山白云有生路,流水落花无足音。”这两句诗描绘了自然之景,青山、白云、流水、落花,这些景象都充满了生机和美感。诗人认为,这些自然之景中蕴含着生命的出路,而流水落花则象征着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颈联“世外太古日色静,洞中一片春风深。”诗人将自然之景与世外桃源相比,表达了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他想象那里的人们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日色静谧,春风深邃。这里,诗人再次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
尾联“自怜晚辈服膺久,亦许杖屦来相寻。”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之道的敬仰之情,并表示愿意跟随前辈学习,以期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不仅是对前辈的尊重和感激,也是对自己未来的期许。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之景和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人通过诗歌的形式,将内心的情感和思考传达给了读者,引发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