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七舜泉诗》 历山岩岩,虞舜宅焉。

历山岩岩,虞舜宅焉。

意思:历山岩岩,舜家了。

出自作者[宋]苏辙的《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七舜泉诗》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历山之泉的赞美诗,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诗中描绘了历山之泉的壮丽景象,以及它对人类和自然的影响。 首先,诗人通过对历山岩岩的描绘,引出了对虞舜宅焉的叙述。虞舜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位贤明君主,他的品德和行为被人们所敬仰。在这里,诗人通过引述虞舜宅焉,表达了对这位君主的敬意和赞美之情。 接着,诗人描述了历山之泉的神圣和伟大之处。泉流无疆,有永我思,表达了泉水流淌不息、充满生命力的特点。源发于山,施于北河,描绘了泉水从山中发源,流经北河,滋润着大地,为人们提供了生活所需的水源。 诗中还描绘了泉水中孕育的各种生物,如鳖、鱼、菱、荷等,它们在泉水中生长繁衍,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同时,泉水还具有净化污浊、消除灾害、繁荣生态的作用,如埃壒消亡、风火灭收、丛木敷荣等。 然而,诗人也表达了对自然灾害的担忧和哀叹。旱灾和泉水的枯竭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困扰。时雨既澍,百谷既登,描述了雨水滋润大地、丰收在望的美好景象,但同时也暗示着自然灾害的不可预测性。 最后,诗人通过流泫然、弥坎而升等描绘,表达了对泉水的感激之情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诗人呼吁人们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历山之泉的赞美和描绘,传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诗人通过诗歌的形式,呼吁人们关注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资源,为构建和谐美好的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历山岩岩,虞舜宅焉。
虞舜徂矣,其神在天。
其德在人,其物在泉。
神不可亲,德用不知。
有冽斯泉,下民是祗。
泉流无疆,有永我思。
源发于山,施于北河。
播于中逵,汇为澄波。
有鳖与鱼,有菱与荷。
蕴毒是泄,污浊以流。
埃壒消亡,风火灭收。
丛木敷荣,劳者所休。
谁为旱灾,靡物不伤。
天地耗竭,泉亦沦亡。
民咸不宁,曰不享耶。
时雨既澍,百谷既登。
有流泫然,弥坎而升。
沟洫满盈,虾黾沸腾。
匪泉实
作者介绍 苏辙简介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关键词解释

  • 历山

    引用解释

    古山名。相传 舜 耕 历山 。所在地点说法不一。《书·大禹谟》:“帝初于 歷山 ,往于田。”《史记·五帝本纪》:“ 舜 耕 歷山 ,渔 雷泽 ,陶 河 滨。” 裴駰 集解引 郑玄 曰:“在 河东 。”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 蒲州 河东县 雷首山 ,一名 中条山 ,亦名 歷山 ,亦名 首阳山 ,亦名 蒲山 ,亦名 襄山 ,亦名

  • 岩岩

    读音:yán yán

    繁体字:岩岩

    解释:1.亦作\"岩岩\"。亦作\"嵓嵓\"。亦作\"嵒嵒\"。 2.高大;高耸。 3.威严。 4.开张貌。 5.形容瘦削柔弱。

    详细释义:1.高

  • 虞舜

    读音:yú shùn

    繁体字:虞舜

    英语:Yu Shun [2233-2184B.C.]

    意思:上古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因其先国于虞,故称虞舜。为古代传说中的圣君。
      ▶《书•尧典》:“师锡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