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知碧海与天通,只隔银河一丝水。
意思:才知道碧海与天相通,只隔着银河一丝水。
出自作者[元]郯韶的《望潮曲》
全文赏析
这首诗《夕风?白波,红树摇绿烟》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人生际遇的优美诗篇。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瑰丽的自然世界,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生命的无常。
首联“白波,红树摇绿烟。行人望潮水,心与沧溟连。”诗人以白波、红树等意象描绘了夕阳下波光粼粼的水面和摇曳的绿树,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美丽的氛围。接着,诗人又通过“行人望潮水”一句,巧妙地表达了行人对潮水的向往和憧憬,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幻莫测。最后,“心与沧溟连”一句,将诗人的情感与大海的广阔无垠相联系,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颔联“榑桑东来三万里,晓看浴日重渊底。”诗人运用典故和想象,描绘了日出东方的壮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这一句也暗示了人生的奋斗和努力,以及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的精神。
颈联“乃知碧海与天通,只隔银河一丝水。”诗人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将大海与天空相联系,表达了人生奋斗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同时,“只隔银河一丝水”也暗示了人生奋斗的艰辛和不易,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达到目标。
尾联“美人住在东海头,身轻嫁与千户侯。频年转粟直沽口,樯头夜夜望牵牛。”诗人以美人为主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频年转粟直沽口”一句也暗示了人生的艰辛和不易,需要不断努力和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景和人生的感悟和理解。同时,这首诗也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示性。
相关句子
- 一色与天通。-- 出自《浪淘沙·万里一飞篷》作者:[宋]张炎
- 精意与天通。-- 出自《导引·合宫亲飨》作者:[宋]周必大
- 绝瑞与天通。-- 出自《导引·圣真下武》作者:[宋]无名氏
- 客曾与天通。-- 出自《寄上吴王其三》作者:[唐]李白
- 赫赫明明,德兴天通。-- 出自《高宗祀明堂前朝享太庙二十一首》作者:[宋]真宗
- 直到银河。-- 出自《六州歌头 题万里江山图 天下同文以上赵万里》作者:[元]卢挚
- 银河漾漾。-- 出自《河传·银河漾漾》作者:[宋]司马槱
- 昨夜银河畔。-- 出自《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赠》作者:[唐]陈子昂
- 安得银河倾?-- 出自《望雨》作者:[元]王冕
- 银河下若木。-- 出自《霓裳中序第一·银河下若木》作者:[宋]刘辰翁
- 银河秋浪。-- 出自《清平乐·银河秋浪》作者:[宋]毛滂
- 银河淡。-- 出自《天仙子·风月分将秋一半》作者:[宋]洪咨夔
- 银河。-- 出自《木兰花慢·泥凉闲倚竹》作者:[宋]仇远
- 认著即心心即佛,一丝头是一丝头。-- 出自《次韵题大梅常禅师塔》作者:[宋]释师范
- 一丝风里婵娟。-- 出自《沁园春·东泽先生》作者:[宋]张辑
- 一丝丝。-- 出自《江神子 吴门席上,罗生求赋》作者:[元]张翥
- 不挂一丝头。-- 出自《武陵春·物物般般都放下》作者:[宋]无名氏
- 香烬一丝寒。-- 出自《少年游·丹青闲展小屏山》作者:[宋]方千里
- 乃知减-- 出自《寿安西渡奉别郑相公》作者:[唐]孟郊
- 乃知-- 出自《春夜梦游溪上如世传桃源与梵僧仙子偶具蟠桃》作者:[宋]释文珦
- 乃知至阳精。-- 出自《感遇·之六》作者:[唐]陈子昂
- 乃知蓬莱水。-- 出自《古风其九》作者:[唐]李白
- 乃知所中否。-- 出自《送刘定贤良下第赴广陵令》作者:[宋]梅尧臣
- 化碧海西头。-- 出自《木兰花慢·指荣河峻岳》作者:[宋]朱敦儒
- 碧海成桑野。-- 出自《贺新郎·碧海成桑野》作者:[宋]辛弃疾
- 收拾归碧海。-- 出自《一枝花·玉壶金世界》作者:[元]刘志渊
- 驾鼋临碧海。-- 出自《从驾天池应诏诗》作者:[南北朝]薛道衡
- 碧海晴空一阵霜。-- 出自《采桑子·天高风劲尘寰静》作者:[宋]朱敦儒
- 碧海灵桃花朵朵。-- 出自《蝶恋花·碧海灵桃花朵朵》作者:[宋]张抡
- 与天无竟。-- 出自《梁大壮大观舞歌 大观舞歌》作者:[南北朝]沈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