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新猿》 寻常看不见,花落树多苔。

寻常看不见,花落树多苔。

意思:平常看不见,花落树多苔。

出自作者[唐]贯休的《新猿》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和人生哲理的诗。 首句“寻常看不见,花落树多苔。”描绘了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见景象:花朵在平凡的日子里看不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花落了,树干上长出了青苔,给人一种寂静而又略带凄凉的感觉。这里诗人可能是在借此表达人生的无常和短暂,或者是对生活琐事的无奈。 “忽向高枝发,又从何处来。”描绘了另一种景象,即花树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沉寂后,突然在高高的树枝上绽放,然后又从同样的地方再次出现。这可能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坚韧,即使在困难和挫折之后,也能重新振作,再次出现。 “风清声更揭,月苦意弥哀。”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花的形象,风一吹,花的声音更加响亮,月色凄苦,花的形象更加鲜明。这里可能是在表达生命的痛苦和挣扎,或者是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多少求名者,年年被尔催。”最后两句直接点出了主题:许多追求名利的人,每年都被你(花)催促着前进,这可能是在表达生活的无情和压力,或者是在提醒人们要珍惜生活,不要被名利所累。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它既有对生活的无奈和痛苦的描绘,又有对生命的坚韧和顽强的赞美。同时,它也提醒人们要珍惜生活,不要被名利所累。这种哲理思考和人生感悟,使得这首诗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寻常看不见,花落树多苔。
忽向高枝发,又从何处来。
风清声更揭,月苦意弥哀。
多少求名者,年年被尔催。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

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关键词解释

  • 寻常

    读音:xún cháng

    繁体字:尋常

    短语:平淡无奇 凡 平平

    英语:ordinary

    意思:(寻常,寻常)

     1.寻、常,皆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寻;一丈

  • 不见

    读音:bú jiàn

    繁体字:不見

    短语:掉 丢失 不翼而飞 遗失 丢 散失 丢掉 少

    英语:not see

    意思:(不见,不见)

     1.看不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