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竹溪评余近诗发药甚多次韵》 尽卸丝鞭并席帽,全装雨笠与烟簑。

尽卸丝鞭并席帽,全装雨笠与烟簑。

意思:全部卸丝鞭和席帽,全装雨笠和烟簑。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竹溪评余近诗发药甚多次韵》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诗,通过对诗人自身装扮的描绘,以及对于国家疆土、历史遗迹、自然现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首先,“尽卸丝鞭并席帽,全装雨笠与烟簑”,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的装扮,卸下了华丽的马鞭和帽子,换上了雨笠和烟簑。这种描绘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仿佛诗人正在山间行走,享受着自然的宁静和美好。 “国南秦畴坛方筑,塞北燕然石未磨”,这句诗描绘了国家的疆土和历史遗迹。诗人用“国南”和“塞北”两个词来区分南北疆土,用“秦畴”来指代某个地方。同时,燕然石未磨也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和变迁。 “本草书难寿炎帝”,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现象的思考。诗人认为本草书虽然可以记录许多药草的特性,但无法让炎帝长寿。这暗示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思考。 “长绳击不信羲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担忧和不信任。诗人认为即使用长绳击打太阳也无法阻止它落下,暗示了诗人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和挑战的担忧。 最后,“回仙郎在人间世,万一飘然袖剑过”,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仙人存在的信仰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认为如果回仙郎真的存在,他可能会在某一天飘然袖剑过,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安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装扮、国家的疆土、自然现象和未来展望,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自然、历史和未来的思考和情感。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尽卸丝鞭并席帽,全装雨笠与烟簑。
国南秦畴坛方筑,塞北燕然石未磨。
本草书难寿炎帝,长绳击不信羲和。
回仙郎在人间世,万一飘然袖剑过。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丝鞭

    读音:sī biān

    繁体字:絲鞭

    意思:(丝鞭,丝鞭)

     1.丝制的马鞭。
      ▶元·袁桷《次韵郭岩卿》:“金吾控骑青丝鞭,夹道动色争骈肩。”
      ▶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三摺:“恨不的摔碎我袖里

  • 烟簑

    蓑衣。 唐 郑谷 《郊园》诗:“烟簑春钓静,雪屋夜棋深。” 宋 苏轼 《满庭芳·蒙恩放归阳羡复作》词:“青衫破,羣仙笑我,千缕掛烟簑。” 元 耶律楚材 《和抟霄韵代冰陆疏文因其韵为诗》之十:“闲卧烟簑春梦断,不知潮起没青林。” 清 宫鸿历 《长安午日》诗:“南州五月鰣鱼美,小买烟簑棹五湖。”

    读音:yān su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