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琳老所携二苏书帖》 霁月光风开玉轴,千年彷佛见斯人。

霁月光风开玉轴,千年彷佛见斯人。

意思:晴朗月光风开玉轴,千年仿佛看见这样的人。

出自作者[宋]毛滂的《题琳老所携二苏书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道人此书欲在眼,扁舟一宿亦随身》。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是在赞美一位道人,他对于道学有着深厚的兴趣和追求,并且希望能够随身携带这本书。此外,诗中还提到了作者在扁舟上度过一宿的经历,以及霁月光风下的书轴。 首先,诗中的“此书欲在眼”表达了作者对道书的热爱和渴望。他希望能够随时随地阅读这本书,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这种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问的追求,体现了作者对道学的敬仰和尊重。 “扁舟一宿亦随身”则表达了作者对道人的敬仰之情。他乘坐扁舟,经过一夜的旅程,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与道人相见。这一句也暗示了作者对道人的敬重和尊重,愿意跟随他学习道学。 “霁月光风开玉轴”一句中,“霁月光风”指的是雨后初晴时的清新气息,象征着道学的高尚和纯洁。“开玉轴”则是指打开书轴,即阅读这本书。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在阅读这本书时,感受到了道学的精髓和智慧。 最后,“千年彷佛见斯人”一句中,“千年”表示时间的漫长和历史的沉淀,“彷佛”则是指似是而非、难以捉摸的状态。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在阅读这本书后,仿佛看到了千年前的道人,感受到了他的智慧和魅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赞美道人及其书籍,表达了作者对道学的敬仰和追求。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作者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道人的敬重和尊重。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道人此书欲在眼,扁舟一宿亦随身。
霁月光风开玉轴,千年彷佛见斯人。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毛滂(1056——?约1124),字泽民,衢州江山石门(今属浙江)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滂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衢州)赵英结为伉俪。,卒于宣和末年。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关键词解释

  • 霁月光风

    解释

    霁月光风 jìyuè-guāngfēng

    [light breeze and clear moon] 指雨过天晴后清风明月的景象,比喻胸怀宽广,心地坦白。亦称“光风霁月”

    引用解释

  • 彷佛

    读音:páng fó

    繁体字:彷佛

    英语:seem

    近义词: 近似、犹如、好像、好似、似乎

    详细释义:似乎、好像、近似。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哀吊:

  • 斯人

    读音:sī rén

    繁体字:斯人

    意思:
     1.此人。
      ▶《论语•雍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唐·杜甫《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诗:“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难得。”
      ▶明·刘基《郁离子•

  • 霁月

    读音:jì yuè

    繁体字:霽月

    英语:a clear moon after rain

    意思:(霁月,霁月)
    明月。
      ▶明·何景明《答潘都谏郊坛见遗之作》诗:“璧坛流霁月,银阙动春星。

  • 光风

    读音:guāng fēng

    繁体字:光風

    意思:(光风,光风)

     1.雨止日出时的和风。
      ▶《楚辞•招魂》:“光风转蕙,氾崇兰些。”
      ▶王逸注:“光风,谓雨已日出而风,草木有光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