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登城五首》 傍疑为息壤,下恐有蟠泥。

傍疑为息壤,下恐有蟠泥。

意思:在怀疑是息壤,下恐怕有蟠泥。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登城五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漫费人蒸土,常如物溃堤。
傍疑为息壤,下恐有蟠泥。》是一首对自然现象的生动描绘,同时也寓含着对人类行为的深刻反思。 首句“漫费人蒸土”,形象地描绘了水漫过堤岸的情景,仿佛人们像蒸土一样被白白浪费。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水势浩大、漫过堤岸的情景比作人们被浪费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人类行为的不满和批评。 “常如物溃堤”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浪费现象的普遍性和持续性,就像物品溃决堤防一样,人类的行为也常常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傍疑为息壤”中的“傍疑”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疑惑和不解,同时也暗示了人类行为的不可预测性和不可控性。在这里,作者将自然现象比作传说中的息壤,这是一种能够自我增长、自我修复的神奇土壤,暗示了人类行为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性。 最后一句“下恐有蟠泥”则表达了作者对人类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的担忧。这里用“蟠泥”来形容堤防下的淤泥,暗示着堤防下的淤泥可能引发洪水等灾害。作者以此表达了对人类行为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的担忧,提醒人们要珍惜资源、节约能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水漫过堤岸的自然现象,表达了对人类行为的深刻反思和对资源浪费的担忧。诗人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自然现象与人类行为相结合,使得诗歌具有深刻的内涵和警示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漫费人蒸土,常如物溃堤。
傍疑为息壤,下恐有蟠泥。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蟠泥

    读音:pán ní

    繁体字:蟠泥

    意思:谓龙蟠曲于泥。指兴起之前的周室。语出汉·扬雄《法言•问神》:“龙蟠于泥,蚖其肆矣。”
      ▶李轨注:“圣道未彰,群愚玩矣;龙蟠未升,蚖其肆矣。”
      ▶唐·黄滔《周以龙兴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