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登殊亭作》 时复一回望,心目出四溟。

时复一回望,心目出四溟。

意思:当时又回头一望,心目出四溟。

出自作者[唐]元结的《登殊亭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大暑季节登高远眺的乐趣”,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多变的感慨。 首联“时节方大暑,试来登殊亭。凭轩未及息,忽若秋气生。”描绘了大暑季节登高远眺的场景,诗人登上亭子,凭栏远望,感觉不到炎热的暑气,仿佛瞬间秋意盎然。这种强烈的对比,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和心理体验,也暗示了人生无常、世事多变的主题。 “主人既多闲,有酒共我倾。坐中不相异,岂恨醉与醒。”诗人与主人相聚,有酒共饮,畅谈人生,不分彼此,这种亲密无间的氛围,让人忘记了醉与醒的界限。这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多变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漫歌无人听,浪语无人惊。时复一回望,心目出四溟。”诗人放声歌唱,但无人倾听,任由言语飘荡,但无人惊扰。然而,诗人仍然坚持自己的内心,不时远望四周,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让人感到心灵的自由和解放。 最后,“谁能守缨佩,日与灾患并。”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多变的感慨进一步深化,表达了对那些过于拘泥于礼法、拘束自己的人的批评。诗人希望人们能够放下束缚,享受人生的快乐和自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大暑季节登高远眺的场景,表达了人生无常、世事多变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由人生的追求。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时节方大暑,试来登殊亭。
凭轩未及息,忽若秋气生。
主人既多闲,有酒共我倾。
坐中不相异,岂恨醉与醒。
漫歌无人听,浪语无人惊。
时复一回望,心目出四溟。
谁能守缨佩,日与灾患并。
请君诵此意,令彼惑者听。
作者介绍 袁宏道简介
元结(719-772年),字次山,号漫叟、聱叟、浪士、漫郎,唐代道家学者。原籍河南(今河南洛阳),后迁鲁山(今河南鲁山县),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道家思想对元结影响深远。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约大历七年(约772年)入朝,后卒于长安。原有著作多部,均佚。现存的集子常见者有明郭勋刻本《唐元次山文集》、明陈继儒鉴定本《唐元次山文集》、淮南黄氏刊本《元次山集》。今人孙望校点有《元次山集》。(生卒见元结墓表)

关键词解释

  • 时复

    读音:shí fù

    繁体字:時復

    意思:(时复,时复)
    犹时常。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不才时复託怀玄胜,远咏老·庄。”
      ▶唐·杜甫《溪上》诗:“西江使船至,时复问京华。”

  • 回望

    读音:huí wàng

    繁体字:回望

    意思:(参见迴望)
    回顾,回头看。
      ▶《后汉书•边让传》:“登瑶台以回望兮,冀弥日而消忧。”
      ▶唐·杜牧《华清宫绝句》之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 心目

    读音:xīn mù

    繁体字:心目

    短语:肺腑 心 心神 寸心 心迹 心弦 心房 私心 良心 胸 方寸 衷 心头 内心 心里 中心 心灵 心曲

    英语:mentality

  • 一回

    引用解释

    1.一次;一度。 唐 贺知章 《逸句》:“落花真好些,一醉一回颠。” 唐 孟郊 《怨别》诗:“一别一回老,志士白髮早。”《红楼梦》第五四回:“﹝炮仗﹞放罢,然后又命小戏子打了一回莲花落。”

    2.一会儿。《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方才叫住 郭立 ,相问了一回。”《水浒传》第一○二回:“今晚才到家,一回儿又做甚麼来?”《

  • 四溟

    读音:sì míng

    繁体字:四溟

    意思:亦作“四冥”。
     
     1.四海,四方之海。
      ▶三国·魏·阮籍《答伏义书》:“四冥之深,幽鳞不能测其底。”
      ▶《文选•张协<杂诗>之十》:“云根临八极,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