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桂馆去人稀,白发怜君独远违。
                        
                         
                            
意思:几年桂馆去人少,白头发怜君独远违背。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送胡簿之阳朔》                        
                        
                                                
                        
                            
全文赏析
                        这首诗《几年桂馆去人稀,白发怜君独远违》是一首表达离别与思乡之情的诗。它描绘了一位远离故乡、前往异地的知识分子,在新的环境中寻找自己的新生活,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几年桂馆去人稀,白发怜君独远违”,诗人以桂馆为引子,表达了对离别之情的感慨。桂馆是故乡的象征,也是诗人曾经生活的地方,如今人去楼空,物是人非,不禁让人感到惋惜和孤独。而“白发怜君”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思念之情。
“过海定寻回估舶,出京才脱旧儒衣”,诗人描绘了友人前往异地的情景。他离开故乡,前往海定寻找回估舶,也就是商船。这表明他可能已经放弃了在故乡的儒学生涯,转而投身商界。这一转变可能是为了谋求生计,也可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而离开故乡时,他脱下了旧儒衣,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告别和对新生活的期待。
“祠羞荔子传巫语,县闭榕阴放吏归”,诗人描绘了异地的景象,并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异地的祠堂里,他可能听到了关于荔子的传说,也许还听到了巫师的讲述。这些场景让他想起了故乡的种种美好,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县衙关闭后,他回到了自己的住所,感受到了异地的孤独和寂寞。
最后两句“亦欲居夷嗟未得,漫看鸿鹄向南飞”,表达了诗人对未能实现自己理想的遗憾和无奈。他渴望在异国他乡定居下来,但现实却让他感到无奈和遗憾。他只能看着鸿鹄向南飞去,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离别与思乡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追求。通过描绘友人的经历和情感,诗人也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思考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