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吊吴桓王墓》 宝气已随金雁化,磷光还照赤乌栖。

宝气已随金雁化,磷光还照赤乌栖。

意思:宝气已随金雁化,磷光回照赤乌栖息。

出自作者[明]秦约的《吊吴桓王墓》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怀古咏史诗,诗人通过描绘吴王城外桓王墓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首句“吴王城外桓王墓”,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即桓王墓。吴王城是春秋时期吴国的都城,桓王是吴国的一位英勇善战的君主。诗人将桓王墓置于吴王城外,既表现了桓王在吴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又暗示了吴国的衰落。 第二句“秋树连云棘树低”,描绘了墓地周围的景色。秋天的树木高耸入云,荆棘丛生,给人一种荒凉、凄美的感觉。这里的“秋树”象征着生命的消逝,而“棘树”则暗示着历史的沧桑。 第三句“宝气已随金雁化,磷光还照赤乌栖”,诗人通过对墓地中宝物的描述,表达了对桓王英勇事迹的怀念。金雁是一种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着祥瑞;磷光则是指墓地中的宝物散发出的光芒。这里诗人以金雁和磷光为代表,表现了桓王生前的辉煌和死后的荣耀。 第四句“三分割据嗟何及,一代英雄孰与齐”,诗人通过对桓王的赞美,表达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忧虑。三分割据是指当时的中国被三个国家瓜分,桓王虽然英勇,但也无法挽回国家的颓势。这里的“一代英雄孰与齐”意味着当时的英雄已经无法与桓王相提并论,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最后两句“下马荒丘酹卮酒,不堪风雨晚凄迷”,诗人通过自己的行为,表达了对桓王的敬仰之情。在这里,诗人下马来到桓王墓前,用卮酒祭奠英灵,感叹风雨交加的夜晚让人感到凄凉。这里的“不堪风雨晚凄迷”既是对桓王墓景象的描绘,也是对当时国家命运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桓王墓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人以桓王为例,警示后人要珍惜国家的命运,勿忘历史英雄。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吴王城外桓王墓,秋树连云棘树低。
宝气已随金雁化,磷光还照赤乌栖。
三分割据嗟何及,一代英雄孰与齐。
下马荒丘酹卮酒,不堪风雨晚凄迷。

关键词解释

  • 赤乌

    读音:chì wū

    繁体字:赤烏

    意思:(赤乌,赤乌)

     1.古代传说中的瑞鸟。
      ▶《吕氏春秋•有始》:“赤乌衔丹书集于周社。”
      ▶《尚书大传》卷二:“武王伐纣,观兵于孟津,有火流于王屋,化为

  • 磷光

    [释义]
    (名)某些物质受摩擦、振动、光、热或电波的作用所发的光。
    [构成]
    偏正式:磷(光

    读音:lín guāng

  • 宝气

    读音:bǎo qì

    繁体字:寶氣

    意思:(宝气,宝气)

     1.珍物、财宝等所显现的光气。
      ▶唐·王度《古镜记》:“贫道受明录秘术,颇识宝气。檀越宅上每日常有碧光连日,绛气属月,此宝镜气也。”
      

  • 金雁

    读音:jīn yàn

    繁体字:金雁

    意思:亦作“金鴈”。
     
     1.金色的雁。
      ▶唐·宋之问《送赵司马赴蜀州》诗:“桥寒金雁落,林曙碧鸡飞。”
      ▶唐·司空图《灯花》诗之一:“几时金雁传归信,翦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