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宿赞公房(京中大云寺主谪此安置)》 杖锡何来此,秋风已飒然。

杖锡何来此,秋风已飒然。

意思:锡杖怎么来这,秋风已飒飒。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宿赞公房(京中大云寺主谪此安置)》

全文赏析

原注:赞,京师大云寺主,谪此安置。
【鹤注】诗云陇月向人,又言菊荒莲倒,当是乾元二年晚秋在秦州作。

  杖锡何来此①,秋风已飒然②。雨荒深院菊③,霜倒半池莲④。放逐宁违性⑤。虚空不离禅⑥。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⑦。

  (从谪迁叙起。菊荒雨后,莲倒霜前,此僧房秋景,承次句。身虽放逐,心本空虚,此称美赞公,承首句。陇月团圆,是伤异地相逢,结处点还宿字。【赵汸注】起作问词,叹方外之人亦被迁谪也。)

  ①【邵注】仗锡,禅家以锡为杖也。经云:又名智杖,又名德杖。释氏称游行僧为飞锡,安住憎为挂锡。晋庐山道人《游石门诗序》:因咏山水,遂杖锡而游。②《风赋》:“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而至。”③陆放翁诗:“霜凋两岸柳,水浸一天星。”意本杜句。④庾信诗:“阁影入池莲。”齐王俭诗:“萍开欲半池。”⑤《贾谊传》:“被谗放逐。”⑥《楞严经》:“虚空寂然。”【朱注】释经以禅宗为空门。⑦何逊诗:“山莺空曙响,陇月自秋晖。”《华严经》:如来于此四天下中,或名圆满月。一说此暗用释氏“月印万川,处处皆圆”意。赵汸曰:杜公与房琯为布衣交。及房琯罢相,公上疏争之,亦几获罪,由此龃龉流落。赞亦房相之客,时被谪秦州,公故与之款曲如此。

  《随笔》云:予少年时,记作一联:“雨深荒病菊,江冷落愁枫。”后以其太险,改为“雨深人病菊,江冷客愁枫”,比前句微有蕴藉。盖取崔信明“枫落吴江冷”,老杜“雨荒深院菊”,“南菊再逢人卧病”,严武“江头赤叶枫愁客”,合而用之也。
-----------仇兆鳌 《杜诗详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杖锡何来此,秋风已飒然。
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
放逐宁违性,虚空不离禅。
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飒然

    读音:sà rán

    繁体字:颯然

    英语:soughing; whistling

    意思:(飒然,飒然)

     1.形容风雨声。
      ▶唐·杜甫《秦州杂诗》之十二:“俛仰悲身世,溪风为飒

  • 秋风

    读音:qiū fēng

    繁体字:秋風

    英语:autumn wind

    意思:(秋风,秋风)

     1.秋季的风。
      ▶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 杖锡

    读音:zhàng xī

    繁体字:杖錫

    意思:(杖锡,杖锡)
    拄着锡杖。谓僧人出行。锡,锡杖,云游僧所持法器。
      ▶晋·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释法师以隆安四年仲春之月,因咏山水,遂杖锡而游。”
      ▶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