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甫里观》 天随清调何人继,幸有荒村故宅存。

天随清调何人继,幸有荒村故宅存。

意思:天随清调什么人继,幸亏有荒村故居保存。

出自作者[宋]周弼的《甫里观》

全文赏析

这首诗《天随清调何人继,幸有荒村故宅存》是一首对古人的怀念之作,通过对荒村故宅中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古人清高品格的敬仰之情。 首联“天随清调何人继,幸有荒村故宅存”,诗人以一种疑问的语气表达了对古人清高品格的怀念。这里的“天随清调”指的是古人所追求的高尚情操和清雅情趣,而“何人继”则表达了诗人对当今世道中少有人能继承这种清雅情操的遗憾。同时,荒村故宅的存在也暗示了古人的清雅品格在当今社会中的稀缺。 颔联“橘上蠹虫应屡变,草间眠鸭尚能言”,诗人通过描绘荒村故宅中的自然景象,进一步表达了对古人清雅品格的敬仰之情。橘上的蠹虫屡次变化,草间的眠鸭还能说话,这些细节描绘出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古人那种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颈联“池亭暮雪兼风起,篱落春潮带雨浑”,诗人描绘了故宅中的环境,暮雪兼风起,春潮带雨浑,这种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苍凉和凄美,同时也暗示了古人的清高品格在当今社会中的艰难生存。 尾联“人啖菊苗终竟别,屠沽犹自不登门”,诗人以一种感慨的语气表达了对当今世道中人们对古人清高品格的不同态度的遗憾。这里的“人啖菊苗终竟别”指的是人们已经习惯了追求世俗利益,而对那些清高品格的人却不再给予关注和尊重。“屠沽犹自不登门”则表达了诗人对当今社会中一些人过于功利、缺乏人文关怀的批判。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荒村故宅中自然景象和人文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古人清高品格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对当今社会中一些人的功利心态和缺乏人文关怀的现象进行了批判。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天随清调何人继,幸有荒村故宅存。
橘上蠹虫应屡变,草间眠鸭尚能言。
池亭暮雪兼风起,篱落春潮带雨浑。
人啖菊苗终竟别,屠沽犹自不登门。

关键词解释

  • 故宅

    读音:gù zhái

    繁体字:故宅

    英语:former residence

    意思:旧宅;旧居。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泗水》:“臺南四里许,则孔庙,即夫子之故宅也。”
      ▶唐·杜甫

  • 荒村

    读音:huāng cūn

    繁体字:荒村

    英语:deserted village

    意思:
     1.五代·李中《春日野望怀故人》诗:“暖风医病草,甘雨洗荒村。”
      ▶元·倪瓒《荒村》诗:“踽踽

  • 天随

    读音:tiān suí

    繁体字:天隨

    意思:(天随,天随)

     1.随顺天然;纯任自然。
      ▶《庄子•在宥》:“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神动而天随,从容无为而万物炊累焉。”
      ▶唐·李肇《唐国史补》

  • 清调

    汉 代乐府《相和歌》的曲调之一,与平调、瑟调合称三调,也称清商三调。后亦指清雅的乐曲。《魏书·段承根传》:“思乐哲人,静以镇躁。蔼彼繁音,和此清调。” 清 钮琇 《觚賸续编·于家琵琶》:“今宵万籟俱寂,清调远闻,恍出吾姬之手,不胜悲痛。”参见“ 清商乐 ”、“ 清商三调 ”。

    读音:qīng diào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