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郑彦能宣德知福昌县》 铜章去作福昌县,山中读书民有秋。

铜章去作福昌县,山中读书民有秋。

意思:铜章去做福昌县,山中读书人有秋天。

出自作者[宋]黄庭坚的《送郑彦能宣德知福昌县》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一位地方官员的德政,他以仁爱之心治理地方,使得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秩序井然。诗中通过描述过去和现在的不同景象,表达了对这位官员的敬仰之情。 首先,诗中提到了过去河北盗横行的景象,白昼驱人取城郭,这表明当时的社会治安非常糟糕,盗贼横行,百姓生活在恐惧之中。然而,诗人却特别提到了不犯郑冠氏的安宁生活,犬卧不惊民气乐,这表明在郑冠氏的治理下,百姓的生活相对平静,没有受到盗贼的侵扰,民气乐也表明了百姓的心情愉悦。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现在这位官员化民作锄耰的情景,田舍老翁百不忧。这表明现在百姓的生活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他们不再担忧耕作和收成的问题,这正是这位官员治理有方的体现。铜章去作福昌县,山中读书民有秋,则表明福昌县已经成为一个安定和谐的地方,百姓在这里能够安居乐业,读书求学。 诗中还赞美了福昌县的官员爱民如父母,当官不扰万事举。这表明这位官员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治理能力,能够以民为本,为百姓谋福利。这也正是这首诗所要表达的主题之一。 最后,诗人提出了用才之地要得人的观点,眼中虚席十四五。这表明在治理地方时,需要选拔和任用有才能的人,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地方的发展和进步。 整首诗表达了对这位地方官员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的向往和追求。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道德、仁爱、治理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赞美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往时河北盗横行,白昼驱人取城郭。
唯闻不犯郑冠氏,犬卧不惊民气乐。
秖今化民作锄耰,田舍老翁百不忧。
铜章去作福昌县,山中读书民有秋。
福昌爱民如父母,当官不扰万事举。
用才之地要得人,眼中虚席十四五。
不知诸公用心许,鲁恭卓茂可人否。
作者介绍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关键词解释

  • 铜章

    读音:tóng zhāng

    繁体字:銅章

    意思:(铜章,铜章)
    古代铜制的官印。
      ▶唐以来称郡县长官或指相应的官职。
      ▶汉·应劭《汉官仪》:“千石至三百石铜印。六百石铜章墨绶。”
      ▶唐·岑参

  • 福昌

    读音:fú chāng

    繁体字:福昌

    意思:福运昌隆。
      ▶《宋史•天文志五》:“日有黄芒,君福昌;多黄辉,王政太平。”

    解释:1.福运昌隆。

    造句

  • 有秋

    读音:yǒu qiū

    繁体字:有秋

    意思:丰收,有收成;丰年。
      ▶《书•盘庚上》:“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
      ▶晋·陶潜《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穫》诗:“司田春有秋,寄声与我谐。飢者欢初饱,束带候鸣鸡。”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